登封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何以应急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 [复制链接]

1#

应急管理是全政府、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静编辑金明大

7月22日,郑州市中牟县,江苏省扬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的消防员在营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

7月20日,郑州市受强降雨影响,单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单小时降雨量超过日历史极值,降雨造成郑州市区严重内涝。

此次郑州特大暴雨暴露出我国大城市应急管理体系还存在哪些不足?应如何完善?一直说要借鉴国外经验,到底要怎么借鉴并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宏伟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就上述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王宏伟

城市灾害链条会不断延伸叠加

《瞭望东方周刊》:此次特大暴雨暴露出城市应急管理工作哪些问题?

王宏伟:此次暴雨从性质上看是由于极端天气事件引发的城市系统性危机,也是一次非常规突发事件。在工业社会,人们习惯于基于预测来进行风险防范,根据预警来采取响应行动。但是,在高度复杂性、高度不确定性的今天,城市遭遇了许多难以预测的风险挑战和非常规突发事件,这使得平素积累起来的经验如同一张无效的“旧船票”。不论人们如何咬牙切齿地憎恨,偶然性就在那里。所以,预防突发事件,既要警惕“黑天鹅”,也要防范“灰犀牛”。特别是要摒弃确定性思维,着力塑造城市系统的韧性,以减缓、吸收、抵抗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扰动。未来,我国应急管理工作还需要加强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运行严重依赖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交通等关键基础设施。它们不仅是城市运行的“血脉”与“神经”,而且彼此之间还存在着密切耦合的相互依赖关系,造成灾害链条不断延伸、叠加。

依赖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空间上相互依赖,比如因暴雨雷电导致的变压器爆炸又导致煤气管道爆炸;二是逻辑上相互依赖,比如因为害怕公众涉水触电而拉闸,这又会导致地铁停运;三是基础设施相互依赖,城市基础设施多由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所控制,一旦信息系统崩溃,整个城市的运行必然是“一锅粥”“一团麻”,让应急处置面临更为严峻的问题。

河南登封市嵩山跑马岭山顶的嵩山国家基准气候站(冯大鹏/摄)

如何构建科学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瞭望东方周刊》:虽然郑州特大暴雨这种极端天气属少数,但大城市科学的应急管理体系还是能尽可能地将灾害风险与后果降至最低,应从哪些方面构建科学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王宏伟:一是预防要立足兼顾“黑天鹅”和“灰犀牛”。从性质上看,此次在河南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是一起“黑天鹅”事件,其发生概率低、损失结果重。比较而言,“灰犀牛”的发生概率高、损害结果重。单只“灰犀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灰犀牛”群的踩踏,即一些熟视无睹的常见问题耦合在一起,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影响。“黑天鹅”或“灰犀牛”风险会引发棘手的非常规突发事件。

二是准备要立足“灾情就是国情”。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在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农村现代化等大趋势的交织作用下,城乡系统相对于自然风险更加脆弱。脆弱的城乡系统若与极端天气事件相叠加,其后果不堪设想,往往会形成复杂性巨灾。

在此次暴雨中,郑州的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运行受到严重扰动,城市运行几乎瘫痪,医院、救援等应急部门的保障也面临威胁。公众长时间在被浸泡的地铁中,那种苦守待援的场景,令人万分揪心。此外,登封一个工厂还因为水侵而发生爆炸,自然灾害引发了安全生产事故。因此,必须直面灾害风险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特征,更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