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河南的这10个小众碑刻,名气不大但价值巨 [复制链接]

1#
河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许多古代碑刻奇迹般保留了下来,但能真正认识到这些碑刻的意义,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的。今天在这里搜集的河南著名碑刻,相信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1.嵩阳书院碑林嵩阳书院碑林位于登封市嵩阳书院内,有《汉封将军柏碑》、嵩山碑王——《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北宋黄庭坚的《诗碑)、明代的《四箴碑》及《登封县石刻图碑》等50余通名碑,艺术价值极高。其中著名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在嵩阳书院大门外南侧,也简称“唐碑”,高9米,宽2.04米。碑系唐玄宗天宝三年()刻立,主要记述嵩阳观老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九转炼丹治大病的故事。2.苏轼书、欧阳修撰的《醉翁亭记》石刻《醉翁亭记》石刻现镶嵌在郑州市博物馆石刻长廊壁上。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撰,苏轼书。清康熙三十年()新郑高有阻刻。共24块,其中13块为《醉翁亭记》,5块为苏轼记述书写此缘由与落款,另6块为赵孟、宋广、吴宽、沈周、高拱和文彭等人题跋。欧阳氏名篇,加之苏轼妙书,可谓珠联璧合,堪称上品。3.洛阳龙门二十品洛阳龙门二十品位于洛阳龙门石窟内,指北魏时期的20块造像题记,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另一品在老龙窝崖壁上慈香窟内。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撅造像这二十品书法,字形端庄凝重气势刚健质朴,是汉隶向隋唐楷书过渡演变的一种新字体,在我国史上有重要地位。4.汝州汝帖石刻汝州汝帖石刻存于汝州市文化馆。源于《淳化法帖》。系择潭绛、泉帖中之最优者,荟萃成文,初存十二刻,最早置于汝州望湖中。此帖计有金石文八种,秦、汉、三国字体五种六朝帝王书三十引,魏晋九人书(钟繇、阮咸、山涛、王戎等),王羲十帖及南唐十臣、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贺知章、李后主、吴越王假等七十余家书法手迹,字数虽不甚多,但真、草、隶、纂无所不包。5.开封犹太人碑开封犹太人碑存于开封市博物馆内。北宋时期,有一批犹太人移居开封,他们后来虽与当地民族融合,但开封至今还保留有犹太数堂遗址、犹太人墓地、教经胡同(原犹太人居住区)等数十处遗迹遗物。开封博物馆为展示开封犹太史,专门设置了《开封犹太人展厅》,其中存有犹太教碑三通。它详细地记录了开封犹太人的历史和犹太教堂的变迁。6.武陟雍正御制碑武陟雍正御制碑位于武陟县嘉应观御碑亭内。雍正二年()刻。雍正撰文并书丹。铜碑厚1~2厘米。首高75厘米,身高厘米,趺高厘米,总高为厘米,宽为95厘米,厚24厘米。碑首浮雕三龙戏珠,正中刻“御制”两个大字。碑身四边外沿雕回纹,内沿雕八条巨龙,四升四降,环目张口,吞云吐雾。碑文内容是讲雍正皇帝十分关心沁黄水患,修庙祭祀河神,以示治国安民之情。7.新乡大观圣作碑新乡大观圣作碑位于新乡市红旗区南院。立于北宋大观二年至宣和三年(~)之间,碑高4.47米,瘦金书27行,字,额雕二龙戏珠,四周浅刻藏地卷龙,缠枝牡丹花边,下部刻云气纹。碑体高大,刻工精细,瘦石挺拔,宋徽宗撰文,书法家李时雍摹写,蔡京题额“大观圣作之碑”。8.安阳昼锦堂记碑安阳昼锦堂记碑亦称《百纳碑》,位于安阳县城内东南营街韩庙内。北宋治平二年()三月十三日相州知州赵良规立,文学家欧阳修为所建昼锦堂撰写纪念丞相韩琦事迹文章,书法蔡襄书丹,尚书刑部郎中邵必写题额,世称“三绝碑”。清顺治年出土,文18行,满行39字,字体为正楷,端庄沉着,遒劲有力,时谓百纳书法,艺术价值极高。9.辉县荒年实录碑辉县荒年实录碑位于辉县市百泉碑廊内,年7月该市粉厂在维修厂房挖地基时发现。清光绪十五年()刻2.25米,宽0.75米,厚0.16米。碑文反映了清光绪二至十四年(~),慈禧横征暴敛,造成百姓饿死、冻死甚至亲骨肉相食的悲惨情景,具有重要的经济史料价值。10.卫辉吊比干碑卫辉吊比干碑位于卫辉市城北7.5公里处比干庙中。北魏太和十八年()立。原碑毁,现存为宋元佑五年重刻,高2.5米,孝文帝篆额书“皇帝吊股比干文”七字。碑文楷书28行,46字,字体似隶似篆,书法奇崛,记述了立碑之由和颂词,抒发了孝文帝对股太师比干直言敢谏及临危不惧品德的敬仰与怀念之情。历代金石著作多有刊载,为书法家所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