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写于年,距今已经13年了。13年期间,发生了很多变化,期间我也多次去过汉三阙,少室阙目前已经盖了新的保护房,出自梁思成弟子郭黛姮的手笔,自然是今非昔比了。昨天发了文章,很多朋友问三阙的事情,聊以小文作答。
此文原发于《书法报》,当年占了一个整版,责任编辑是毛羽。文略有删节,图片选自昨天拍摄的启母阙,特此说明。
嵩山访汉阙
据文物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共存汉代的石阙13座,可谓是稀世之宝了。在这13座阙中,登封就占了3座,分别是少室阙、太室阙和启母阙。这三座阙弥足珍贵,早在年代就被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建筑类的1、2、3号,年,嵩山天地之中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三座汉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三阙一直没有对外开放,很多登封人也不一定目睹汉三阙的风采。
少室阙
关于少室阙,一般书法工具书是这样介绍的:“位于河南登封城西邢家铺。”但实际上,登封现在没有邢家铺这个地名。通过走访得知,邢家铺就是现在的十里铺,距离登封很近的。阙是东汉年间建的,准确的说是公元年建的,原是少姨庙的庙前的一道门。阙和缺在古代是一个字,阙者,缺也。门有横梁,阙没有,所以得名阙。少姨庙如今已经荡然无存了,这石阙却奇迹般的保留了下来。
阙上有文字,是标准的汉篆,经过岁月的雕琢,越发的苍茫、大气,难怪赵之谦、杨守敬、吴昌硕等人都有很高的评价;还有汉代的蹴鞠人像,那女子一脚凌空,球在脚前飞悬,动作洗练、传神。正是这蹴鞠图的实证,我们中国才争得足球发源地的荣誉。萨马蓝奇、米卢来中国,我们送的就是这蹴鞠拓片,他们也是称赞不已。
从文物局陪同那里知道,年的时候,这座石阙也被当作“四旧”被“革了命”,当时造反派把石阙大卸八块,场面是惨不忍睹.....后来省革委会出面制止,把当事人抓了起来,派省里的文物专家把石阙重新组合在一起,所幸今天我们还能看到......
太室阙
太室阙位于登封城东中岳庙的正南中轴线的米处,儿时曾去过,但只是隔窗相望,里面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石阙大致和少室阙差不多,是公元年建的,是中岳庙前的神道阙。阙保存的相对比较完整,纯青石块搭建,石上雕有文字和图案。
阙上的图案有女子乐舞、蛇串环、车骑出游、大象、长青树等,典型的汉代风格,造型朴拙,生动地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面。西面的阙上有大量的文字,记述了当时修庙、修阙的事情。上面一层书体类似小篆,基本能顺着读下来,下面的字体介乎于篆书和隶书之间,是篆书向隶书过度时期的产物,也别具一格。
阙东面一面也有文字,却是明、清的游人刻上去的,可见“××到此一游”的恶习由来已久矣!屋子南面墙上镶有一小石碑,上面刻有“过往游人不得在阙上刻画”字样,看落款是民国三十一年,也就是年时立的,那么这房子也有将近70年的历史了。
启母阙
启母阙位于登封市北边,随着城市的扩建,现在就在环山路旁。年当地文物部门扒掉了启母阙的老保护房,新盖了汉代风格的保护房。房子是刚修的,里面就亮堂多了,两个阙看的很清楚,阙之间的距离也加大了,看上去确实让人肃然起敬。
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西阙上的玉兔捣药图,图案很精美,看来月宫的传说至少在汉代就已经有了,谁把这个图案注册个月饼的商标,说不定就会火了。阙上也有蹴鞠图,就是媒体上公布的那个图案,因为有人拓制拓片,那块石头分外显眼。
阙上的文字也在西面的阙上,和太室阙文字相仿,也许就是一个书法家写的这个阙建于公元年,是纪念夏朝第二代国君启的母亲修的启母庙前面的神道阙,庙的遗迹还有,但也看不出什么了。
出得门来,回望大名鼎鼎的启母阙,背后是巍峨的嵩山万岁峰,多少香火缭绕、祭天祀地的场面脑海之间.......
我的第四本书法作品集《万岁峰下》目前正在热销中,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