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登封嵩岳寺塔初建年代探究 [复制链接]

1#

张高岭文博在线平台-06-14

嵩岳寺塔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太室南麓的嵩岳寺塔院内,是北魏皇家寺院闲居佛寺的主体建筑,梁思成、刘敦桢两先生称之为密檐塔的鼻祖。它作为我国优秀的古代建筑和世界文化遗产,其精湛的艺术造型和建筑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也反映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建筑营造智慧和中华民族灿烂的建筑文化,在我国建筑、考古、艺术等研究领域,以及建筑发展史和中华文明进程中都有着代表性、标志性的地位。特别是关于嵩岳寺塔最初的建造时间,关系着密檐塔的渊源和演变过程,吸引了无数研究者的探究。我们在编著《嵩岳寺塔》时,再次对塔内典型部位的壁龛砌砖进行了热释光年代测定,对年维修时所使用的砌砖进行的热释光年代测定,并将与塔创建时间有关的材料重新整理。

年嵩岳寺塔

砌砖热释光年代测定

第二层东南壁龛热释光年代测定

实验砌砖位置在残龛凸出小平台最上部,清灰色,砖面素面,背面粗糙有小坑窝,质地致密坚硬,内侧部分残,规格残长24.5厘米,宽15.0厘米,厚约5.0厘米,黏合材料为纯*泥浆,与下层砌砖粘接牢固,基本判定是壁龛原砌砖;据《嵩岳寺碑》记载唐初塔内曾遭遇火灾,因此本次分别取砌砖里侧和外侧分别进行了热释光年代测定。测定结果是里侧距今()±91年,年代换算为公元±91年,即东晋义熙七年()-北魏景明三年()-隋开皇十三年();外侧距今()±81年,年代换算为公元±81年,即隋开皇九年()-唐总章三年()-唐天宝十年()。

此砌砖热释光测定的年代结果,分别与《嵩岳寺碑》所载内容相对应。隋炀帝多次发动战争劳民耗财,最终引起隋末危机,约自隋大业九年(年)杨玄感叛乱,进攻东都洛阳,河南地区开始兵乱,唐武德四年()五月十一日,王世充统领文武官员到李世民的*营门前请求投降,因此火灾时间应在隋大业九年(年)-唐武德四年()之间。

第二层东北壁龛热释光年代测定

测定砌砖位置在残龛凸出小平台最上部,清灰色,砖正面素面,背面为梳篦划成的直条纹,质地一般内有小气孔,内侧部分残,规格残长12.5厘米,宽16.5厘米,厚约4.5厘米,黏合材料为白灰泥浆,基本判定为后补砌砖。测定结果是距今(年)±50年,年代换算为公元±50年,即清嘉庆九年()-清咸丰四年()-清光绪三十年()。这与寺内清咸丰五年()四月立《重修白衣菩萨殿碑记》记载修缮嵩岳寺的时间基本一致。

年嵩岳寺塔

砌砖热释光年代测定

年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修缮嵩岳寺塔时,为使保护措施更科学合理,对嵩岳寺塔地宫东北角及东壁、塔砖基础第十二面东南、阶基、外部第十五层、塔刹的覆莲、相轮顶、相轮底等共8块砌砖,进行了热释光年代测定。测定结果显示:地宫东壁砌砖距今(年)±80年,年代换算为公元±80年,即后梁开平三年()-宋端拱二年()-宋熙宁二年();地宫东北角砌砖距今(年)±年,年代换算为公元±年,即西晋泰始五年()-北魏神鹿二年()-隋开皇九年();塔基第十二面东南砌砖距今(年)±年,年代换算为公元±年,即曹魏正始十年()-北魏永兴元年()-北齐天统五年();阶基砌砖距今(年)±年,年代换算为公元±年,即唐大中八年()-宋开宝元年()-宋绍圣元年();第十五层砌砖距今(年)±年,年代换算为公元±年,即唐仪凤四年()-唐贞元十五年()-后梁贞明五年();塔刹覆莲砌砖距今(年)±年,年代换算为公元±年,即唐大历十四年()-后梁开平三年()-宋天禧三年();塔刹相轮底层砌砖距今(年)±年,年代换算为公元±年,即唐元和四年()-后梁贞明五年()-宋天圣七年();塔刹相轮顶层砌砖距今(年)±年,年代换算为公元±年,即唐大中七年()-后梁贞明五年()-后周广顺三年()。

年嵩岳寺塔砌砖年代表

上述砌砖年代测定虽因早期技术原因造成时间跨度较大,但测定地宫东北角、塔基砌筑为北魏,第十五层砌砖为唐,其余砌筑为五代或宋代。从时间轴线上来看,基本符合嵩岳寺塔的现状及历次记载的修缮状况。

与嵩岳寺塔建造时间

相关文献

嵩岳寺及嵩岳寺塔的形成,从建造规律上讲是一个营造的过程,有起始和完工两个时间点,建成绝非一朝一夕。嵩岳寺塔始建时间,《魏书·冯亮传》载:“(冯亮)后思其旧居,复还山室。……世宗给其工力,令与沙门统僧暹、河南尹甄琛等,周视嵩高形胜之处,遂造闲居佛寺”,说明嵩岳寺塔营造之初,逸士冯亮已回嵩高,甄琛已是河南尹,僧暹已是沙门统。查《魏书·冯亮传》载:“亮时出京师。延昌二年()冬,因遇笃疾,世宗敕以马舆送令还山,居崧高道场寺。数日而卒。……亮以盛冬丧。”“盛冬”为农历每年十一月,说明冯亮在延昌二年()十一月时去世。《魏书·甄琛传》载:“卢昶败于朐山,诏琛驰驿检按。迁河南尹。”同书《世宗纪》载:“(永平四年)十有一月……朐城陷,卢昶大败而还。”同书《卢玄传》又载:“昶见城降,于是先走退。诸*相寻奔遁,遇大寒雪,*人冻死及落手足者三分而二。……昶于朐山失利,最为甚焉。世宗遣*门甄琛驰驿锁昶,穷其败状。”“大寒”为农历十二月份月中到立春这段时间,可知甄琛最早可能永平四年()十二月份升任河南尹。《魏书·释老志》载:“(永平四年夏)尚书令高肇奏言:‘……都维那僧暹、僧频等,进违成旨’”。说明僧暹在永平四年()夏天以后才可能升任为沙门统。因此,嵩岳寺塔的始建时间应在永平四年()十二月至延昌二年()十一月之间。这与塔内第二层东南壁龛砌砖里侧热释光年代测定结果北魏景明三年(),稍早于造塔时间的客观规律基本一致。

嵩岳寺塔地宫出土北魏造像铭记

嵩岳寺塔完成时间,《嵩岳寺碑》载:“正光元年,牓闲居寺。……十五层塔者,后魏之所立也……重千斤函二十石,正光年中寺僧之所造也。”给寺院挂立匾额和铸造梵钟,可推断是为塔及寺院建造完成时的庆祝活动,否则匾额无处可立,铁钟也无处可挂。

嵩岳寺塔创造时间

判断总结

从嵩岳寺塔内壁龛砌砖的热释光年代测定,再结合冯亮、僧暹、甄琛这三个关键人物的生平轨迹,以及正光元年给闲居寺牓名和铸造铁钟等碑刻记载,历史上嵩岳寺塔初建于北齐说和唐朝说与现实资料不符,并且也基本可以否定《资治通鉴纲目》记载的闲居寺建于北魏永平二年()之说。因此,为嵩岳寺塔的初建时间应该在年至年区间更为合理,也更加符合营造过程的一般规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