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建筑史考点第9讲宗教建筑 [复制链接]

1#

建筑考研理论系列--《中国建筑史》

宗教建筑(二)

伊斯兰教

发展历史

(1)福建泉州清净寺中国伊斯兰教著名清真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该寺名具有两个含义:①指南宋清净寺,据吴鉴年撰《清净寺记》,宋绍兴元年()撒那威(伊朗西拉夫)富商纳只卜·穆兹喜鲁丁在泉州城南部创建该寺。②指北宋泉州艾苏哈卜寺,初名“圣友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始建于公元年(北宋大中祥符二年),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制建造,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清真寺。(2)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又称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西安清真大寺,始建于唐朝,现存建筑建于明初(14世纪末),现存主要建筑仍是当时遗物。轴线东西向,南北宽50米,东西长米,面积约为10平方米。

(3)*喀什阿巴伙加玛札

整组建筑包括一座主墓室、四座礼拜堂、一所教经堂以及住宅、浴室等其他用房。它是*现存的伊斯兰建筑中规模最大的综合建筑群。总体布局灵活自由,大体上分为东部墓园区和西部礼拜寺区两大部分。

主墓室为整个陵园的主体建筑,它坐北朝南,东、南、北三面分布着体量、形式不同的教徒墓群。墓室平面接近方形,中心突起直径16米的大穹隆顶,穹顶由4个尖拱支撑,尖拱由四周厚墙支托,厚墙由四角塔楼加固。

内部空间全部刷白,气氛严肃、静穆。整体外形比例庄重,立面分间砌出浅浅的尖拱龛,穹顶、塔楼和龛。外墙面均镶贴绿色琉璃砖,间以紫色花砖。

佛塔

产生

隋、唐、五代是中国佛塔发展的重要时期。木塔的建造仍在继续。隋文帝仁寿年间(公元?年)曾两度下诏令各州郡按统一样式建塔,所建都是木塔,现均无存。唐代砖石塔建造量渐多。现存的隋唐楼阁式砖塔有:周至仙游寺法王塔、西安兴教寺玄奘塔、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均为方形平面,空筒式结构,外观以砖叠涩出檐和隐出柱、额,仿木楼阁式塔。现存唐代密檐式砖塔有:登封法王寺塔、大理崇圣寺千寻塔、西安荐福寺小雁塔等,也是方形平面、空筒式结构,塔身仅一层,上部为层层密叠的砖叠涩檐。现存的隋唐亭阁式砖石塔有:历城神通寺四门塔、长青灵岩寺惠崇塔、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平顺明惠大师塔等。这类塔均为单层,有的在顶上加一小阁。结构为空筒式或塔心柱式。平面仍以方形居多,也有六角形和圆形的。八角形的净藏禅师塔可以说是后代盛行八角形塔的先声。

佛塔原是佛徒膜拜的对象,后来根据用途的不同而又有经塔、墓塔等的区别。我国的佛塔,早期受印度的影响较大,后来在长期的实践中发展了自己的形式。在类型上大致可分为大乘佛教的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单层塔和金刚宝座塔以及小乘佛教的佛塔几类。

佛塔的组成:塔刹、塔身、塔座、地宫

实例

(1)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楼阁塔)

1.在应县城内,又称应州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年),是我国现存唯一最古与最完整之木塔。

2.佛宫寺是“前塔后殿”布局。以塔为主体,位于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二层砖石基上,塔身平面也是八角形,底径底径30米;高9层(外观5层,暗层4层),67.31米,体形庞大。

3.柱网内外两圈柱,外包砌土坯墙,檐柱外设“副阶周匝”,平坐层中增斜向支撑,历经地震无恙,上下层间叉柱造。但上层暗层檐柱移下层檐柱内收半柱径,其交接方式为缠柱造。在外观上形成逐层向内递收的轮廓。

4.木塔的优良结构性能是综合采取多方面措施的结果:

一是采用八角形的平面,比正方形平面减少5%的风压,有利于抗风性能的增强;

二是釆用底层副阶直径30.27米、外槽直径23.69米的大尺度,使塔的总体比例偏于粗壮,有利高宽比的稳定;

三是采用内外槽双层套筒式的平面和结构,意味着把中心塔柱扩大为内柱环,大大增强了塔的整体刚度;

四是采用殿阁型构架,由塔身各层斗栱和平坐斗栱组成9个铺作层,形成9道强有力的刚性环;

五是在平坐暗层内添加立柱、斜撑,把平坐柱网与其上下铺作层联结成整体框架,使4个暗层变成了4层刚性层;

六是合理安排门窗、楼梯。塔内楼梯的安排也考虑塔身结构的需要,采取逐层移位的布置,避免楼梯垂直重置带来结构的不利环节;

七是尽量最少用大料,多用小料;

八是加固底层的最不利环节,用厚2.86米和2.6米的砖土墙包砌,起到了稳定底层柱网的作用。在二、三、四层内外槽柱和五层外槽柱的内侧,也增添了附加的抱柱,以辅助柱网的稳定。

(2)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楼阁塔)

1.建于五代平面八角形,有双壁(最早)外壁、塔心壁、形成八角形回廊方塔心室。

2.塔高七层(最上层明末重建),砖砌,塔身逐层向内收进。

3.塔心壁亦八角形,四面开门正对外壁塔门,我国仿木的楼阁式砖石塔中用双层塔壁的最早实例。

(3)江苏苏州报恩寺塔(楼阁塔)

塔高九层八角形平面,双套筒砖筒结构,木外廊,内檐斗栱双抄或单抄单昂,高71.85米,砖木混合塔。金属的塔刹冲天直上,蔚为壮观。疏朗的平坐勾阑和翼角高翘的飞檐,表现出江南建筑的轻巧、飘逸,显现出整个塔体的高大、秀美。

(4)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密檐塔)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塔的实物,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

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全高39.8米,底层外径10.6米,内径约5米,壁体厚2.5米。塔身建于简朴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素平无饰。上段四个正面辟券门,贯通上下两段。门上做火焰券面装饰。上段其余八面各砌出一个单层方塔形的壁龛,龛门也用火焰券面,龛座隐起壶门,内刻狮子。上段塔身12面转角处均砌出八角形壁柱,有宝珠莲瓣柱头和覆莲柱础。塔身上部层叠15层塔檐,均为砖砌叠涩檐。各层檐间只有短短的一段塔身,每面均辟有小龛和小窗。

嵩岳寺塔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现在所知中国砖塔的最早记载,是西晋太康年间(公元-年)建造的太康寺三层砖塔。遗存至今的嵩岳寺塔,既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5)陕西西安荐福寺小雁塔(密檐塔)

密檐原15层,现13层,残高50米,砖塔。正方平面,每边宽11.25米。建在砖砌高台上,塔心室为正方形,壁面简洁未设倚柱,阑额,斗栱,叠涩出檐,上置低矮平座。

(6)慈恩寺大雁塔

位于西安南郊。初建于唐永徽三年(公元年),高僧玄奘用以存放由印度带回的经藉,原为五层。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年)倒塌,重建为十层,后只剩七层。现在塔的外观是明万历年间包砌外墙后的形象。属楼阁式砖塔,平面方形、空筒式结构,通高63.25米,内设木梯、木楼板。塔身收分显著,逐层减小高宽。各层以叠涩出檐,檐下砌菱角牙子。壁面隐出立柱开间,一、二层九间,三、四层七间,五、六、七层五间。柱间作阑额,柱头施栌斗。塔造型雄伟稳重,虽系明代包砌后的形象,仍带有简洁、雄健的唐风。

(7)河南安阳宝山寺双石塔(单层塔)

建于北齐,塔高2.22米,塔平面方形,置于三层方形台基之上。

(8)北京妙应寺白塔(喇嘛塔)

1.建于元年,尼泊尔工匠阿尼哥作品。

2.圆塔身,高53米,底座亚字形,须弥座两层,塔脖子代表十三天。

3.塔体白色,金属华盖(宝盖),高9.7米,塔基高9米,直径18.4米,通高比北海白塔高15米。

4.我国中原地区现存最大最早的喇嘛塔。

(9)北京正觉寺塔(金刚宝座塔)

五层佛龛须弥座,组成高台,台上建五座密檐方尖锥塔,台座南有大拱门,由此循梯登台。

(10)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位于山东历城县柳埠镇青龙山麓,建于隋大业七年(公元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亭阁式塔,也是现存最早的一座石塔。塔身单层,通高15.04米,平面方形,边长7.08米。四面各辟一半圆拱门。塔通体用产自附近的大青石砌成,非常坚硬,一千多年来尚无风化侵蚀现象。塔身外墙光洁,略有收分,上部用5层石板叠涩出带内凹弧线的岀檐,檐上用23层石板层层收进,形成截头方锥形塔顶。顶上由方形须弥座、山花蕉叶和相轮组成塔刹,与云冈石窟中浮雕塔刹形制相同。塔内部形式与中心柱型石窟相似,有一方形塔心柱立于石坛中央,柱四面各置佛像一尊,佛座上有东魏和盛唐造像题记,可知佛像与塔并非同时建造。此塔形态古拙,外观简洁,造型质朴庄重,与当时仿木结构装饰的砖石塔全然异趣。

经幢

经幢:是在八角形石柱上镌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始见于唐,至宋、辽时颇为发展,元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

幢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纪念性的艺术建筑。印度幢的形式是在纪念佛的玉垣上刻各种浮雕,也有的在塔前方左右各立一石,宛如中国长方形的碑。唐宋以来,建幢之风盛行,有为建立功德而镌造的陀罗尼经幢,也有为纪念高僧而建的墓幢。

我国经幢多为石质,铁铸较少。一般有圆柱形、六角形和八角形。由基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幢身刻陀罗尼经文,基座和幢顶则雕饰花卉、云纹以及佛、菩萨像。

实例:河北赵州陀罗尼经幢

石窟、摩崖造像

石窟

源于印度的石窟寺。起于南北朝,兴于南北朝,唐、宋以后减少。类型

1.塔院型:以塔为窟中心

中心塔型的布局源于印度佛教早期不设佛像,信徒以其作为尊崇对象,因而形成以塔为中心,以廊房或院墙围成院落的形式和信徒绕塔礼拜的行为方式。洛阳永宁寺遗址就属于中心塔型的布局。敦煌莫高窟北魏第窟所示的塔院型石窟正是对中心塔型寺院的描写。

2.佛殿型:以佛像为主

宅院型的布局则是“舍宅为寺”的产物。它“以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这种寺院大多规模较小,但数量可能占多数。太原天龙山北齐第3窟所示的以佛像为供养主体的“佛殿型”石窟,正是宅院型寺院的写照。

3.僧院型:供僧众打坐修行之用

窟中置佛像,周围造小窟若干,每窟供一僧打坐。

实例: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北魏—年)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北魏—唐)甘肃敦煌鸣沙山石窟(晋—清)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摩崖造像

摩崖造像:摩崖造像的主要内容为佛教造像,少数为道教造像。其特点是造像或置于露天(有的上覆木架构建筑)或位于浅龛中。多数情况下均以群组形式出现,有时亦与石窟并存。表现手法多为圆雕,或高浮雕。

代表建筑: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大佛。

复习

1、石窟类型以及特点。

2、南禅寺正殿建于。

3、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建于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