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揭秘应龙氏祖地到底在哪儿是在应县应城市还 [复制链接]

1#

应龙是*帝的神龙,那么应龙氏是*帝世系吗?应龙氏的祖地到底是在古应国所在地鹰城——河南平顶山呢?还是在山西应县呢?或者在湖北应城?

平顶山火车站前的鹰标志

上一文讲过应龙氏的世系——她属于炎帝世系。那么她和*帝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应龙氏的图腾应龙成了*帝的神龙?且见下面分析。

地名往往是历史的活化石。在没有文字的传说时代,历史只能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而中华大地上却保存着众多与神话传说相对应的古地名。

王城岗遗址平面图

例如,发现禹都阳城的河南王城岗遗址,在当地民间就有“望城岗”的地名。

再如,帝禹与天下诸侯的涂山会盟,因为禹都阳城就在今河南登封,其附近有个三涂山,所以有人怀疑三涂山就是涂山会盟的涂山。

安徽怀远禹会村遗址

可是在安徽怀远县涂山附近有个名叫“禹会村”的地方。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涂山氏的祖地以及禹会盟天下诸侯的祭坛等遗迹。瞧瞧,禹会村的名字,说的多明白了。

神话传说可能会变化万端,但是很多地名经历了数千年的沧海桑田之后,还是那些地名。它们在老百姓的口中流传了无数代人,却准确无比的保留了下来。

古应国古玉神鹰

中华大地上和应字有关的地名,有三处:一处因春秋时期应国贵族墓的考古研究而为世所知的河南鹰城平顶山,古应国国都即在该市的滍阳镇;一处,为以应县木塔闻名于世的山西应县;一处,为湖北涢水流域附近的应城市和应山市(今称广水市)。

根据姜姓炎帝世系的迁徙路线看,河南平顶山市的古应国是应龙氏祖地的可能性最大,或者说根本就是。虽然其地名中并没有带“应”字。

河南鲁山佛泉寺大佛

毕竟,无论是传说还是古文献,都没有地下的考古发掘来的真实和让人无可辩驳。当然春秋时期的古应国实际上是周王朝分封的姬姓宗室。应国初代国君应叔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

甚至现今河南平顶山境内的应姓都是以应国的国号为氏。秦汉以后,以氏为姓,为应姓。其实,他们都属于姬姓。

但是周王朝分封制讲究“因生以赐姓”。也就是说,在分封以前,就已经存在过一个古应国了。

河南平顶山市鹰城广场

事实也确是如此,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应侯来朝”的文字。后来应国为周文王所灭。商代以前的古应国应该就是应龙氏的后裔,猜测其国姓应该是姜姓。

古应国所在地——今平顶山市鲁山附近的滍阳镇离共工氏的祖地共城——今河南辉县,以及离烈山氏的祖地厉地——今湖北随县厉山镇都不远。

湖北随县厉山镇

在离鲁山不远的颍河岸边也有一个历地,今属河南禹县,很可能也是烈山氏的分支驻留生活的地方。

应龙氏出自共工氏以水纪,善于治水。与善于观天象为农业种植授时的烈山氏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发展农业。

从战略上来说,应龙氏所在的鲁山,正好处在南阳盆地的北口,便于阻挡已经占领南阳盆地的、苗蛮集团的三苗国北上。

湖北随县厉山镇

炎帝烈山氏的祖地在厉山——今湖北随县厉山镇附近。在春秋时代前期,应国是阻止荆楚北上的主力,而厉山附近的随国是阻止荆楚东进的主力。

同样的,在*帝时代,应龙氏所在的鲁山是阻止三苗北上的前沿,而厉山就是阻止三苗东进的前沿。

厉地在涢水河畔,而在涢水河下游附近有个叫蒲骚的地方,现在叫应城市。“应城”这个名字始于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权在古蒲骚设立“应城县”。在隋朝时,曾改名“应阳”。

这或许跟其地处应浓山(今称印台山)以南有关。

湖北应城市

而在厉地东南不远的地方,即为今天的应山县。南朝萧梁在应浓山设应州,即今天的应山县。当然,现在已经改名字叫广水市了。

不知道在湖北随州附近的方言中,应浓山和应龙山在发音上有多大区别。反正,二者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湖北广水市市标

在河南鲁山,应龙氏在前,烈山氏分支在后,二者合作抵挡三苗氏族的北向扩张;在湖北厉山,烈山氏在前,应龙氏分支在后,二者合作共同抵挡三苗氏族的东向扩张。同时,二者又合作共同发展农业。

应龙氏、共工氏、烈山氏都是姜姓,都是陕西姜水河畔的炎帝氏族的后裔,原始农业的发展相对成熟,存在合作的可能。他们的共主炎帝很可能做了有计划的统筹安排。

是故,大胆猜测,今湖北的应城和应山两地很大可能曾经是应龙氏分支居住生活过的地方。

炎帝陵

应龙氏在涿鹿之战中立下大功,必然受到*帝的奖赏,很大可能给他们分封到山西应县,并且分配大量九黎族的战俘,以补充应龙氏族兵的战损。

山西应县这个名字的存在已经很久远了。在战国时就叫应州。至于战国以前,想必也叫应州吧。据《应州续志》载,“以境内龙首、雁门二山南北相应,城当其间故名。”

山西应县木塔

上一文讲过,“应”字在古汉语中写作“雁”,读作“鹰”。如在出土的春秋时期古应国青铜器铭文中“应侯”写作“雁侯”,读作“鹰侯”。

从龙首山和雁门山中的“龙”、“雁”二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应龙氏,也符合应龙氏是由炎帝世系——龙图腾氏族和东夷世系——鸟图腾氏族融合而成的事实。

笔者从地图上没找到龙首山,百度也只搜到“辽宁铁岭的龙首山”和“山西龙首山粮油集团”。不过找到了一座龙尾山,想必龙首山必然存在。

山西应县木塔

而且在山西应县附近的山中有多座都叫做凤凰山。凤鸟是东夷世系的图腾。这些带龙、凤字眼的山,或许就跟应龙氏同时具有炎帝、东夷血统以及九黎族的战俘有关。

对应龙氏的分封土地和九黎族战俘,与山西长治市南方的黎侯城类似。黎侯城是九黎族建立的城,却祭祀炎帝为祖。九黎族族众很可能是在涿鹿之战后被分给了炎帝补充战损,显然已经属于炎帝部落。

山西长治黎侯古城

同理,九黎族族众被分给应龙氏,自然就属于应龙氏族的了。但是他们的文化却仍然是其以前的东夷风俗。所以应县虽然深处太行山腹地,但其附近却有很多跟海岱文化——凤鸟有关的遗迹。

因此,山西应县应当也是应龙氏的一个分支居住生活的地方。

山西应县与河北张家口的涿鹿县相隔不远。根据姬姓*帝世系的迁移路线看,山西应县当属*帝部落的地域。那么,有没有可能应龙氏是*帝部落的姬姓分支,而后来南迁到河南鲁山附近的呢?

河北涿鹿*帝城

这个问题很好辨析。山西应县属于山西朔州,距离东夷集团的距离非常远。*帝世系的龙族和东夷世系的凤族在这里产生交集的可能性非常低。

而且从涿鹿之战的传说中可知,*帝部落的氏族有——熊、罴、貔、貅、躯、虎、雕、鹖、鹰、鸢等。这些禽、兽既是氏族名也是他们氏族的图腾。

也就是说,*帝部落的图腾可能跟龙有关,但很可能并不是龙。所以应龙氏图腾应龙的来由就解释不通了。

轩辕*帝

综上所述,应龙氏是属于炎帝世系的,这没问题。但*、炎结盟以后,应龙氏自然就成了共主*帝的部属氏族,而他们的图腾应龙也自然就成了*帝的神龙。这也没有问题。

应龙氏的祖地应当在河南平顶山市的滍阳镇附近。而湖北应城市和应山市(今湖北广水市)、山西应县很可能曾经是应龙氏分支居住生活过的地方。

求活的历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