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首席记者孙科文/图
年以来,郑州选聘贫困人员近人参与生态护林工作,吸纳多名贫困人口参与国土绿化工程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生态扶贫方面,郑州是怎么做的?11月12日,郑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召开脱贫攻坚生态扶贫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详细情况。
年以来,郑州选聘贫困人员近人参与生态护林工作
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发布会上,郑州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佳刚表示,他们严格落实生态扶贫政策,通过实施生态护林员扶贫、造林绿化扶贫、林业产业扶贫等,积极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年以来,累计带动多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李佳刚说,他们将贫困人口就地转化为生态护林员,年以来,在郑州全市范围内选聘贫困人员参与生态护林工作近余名,人均年收入元,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年以来,落实退耕还林补助资金余万元,受益贫困户人,人均增收~元。落实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受益贫困户户,户均年增收~元,全部通过“一卡通”的形式兑付到户。
这三年,郑州吸纳余名贫困人口参与国土绿化工程建设
此外,郑州还发挥重大生态工程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国储林等国土绿化工程建设,持续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状况,促进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据了解,目前郑州市森林覆盖率达34.54%,有国家级绿化模范城市1个(市本级)、国家级绿化模范县3个(中牟县、新密市、登封市)和国家级绿化模范单位5个(郑州市财政局、郑煤集团、郑州市师范学院、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黄河河务局所属郑州黄河河务局)以及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4个(登封市、新密市、中牟县、巩义市)。
年以来,郑州全市完成造林46万亩,吸纳余名贫困人口参与国土绿化工程建设,人均增收元。
郑州市林业产业年产值已达64亿元
生态与脱贫,一头连着绿水青山,一头连着金山银山,两者都不能耽误。近几年,郑州深挖生态资源优势,以特色经济林为带动,统筹推进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林果加工和乡村旅游发展,打造高质量生态产业。
在森林旅游方面,李佳刚介绍,森林旅游具有就业门槛低、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优势,他们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积极引导贫困人口在森林景区务工、直接向游客销售林产品等,通过就业实现增收、通过开展个体经营实现增收、通过发展种植养殖实现增收、通过资源出租和入股经营等实现增收。森林旅游发展还推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交通、物流、通信、能源、商贸、制造、文化、餐饮、住宿等相关条件的全面改善。
此外,在产业带动上,郑州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模发展”的原则,发展特色经济林、花卉苗木、林下经济和林产品加工等林业产业。通过产业带动扶持大力培育林果龙头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林场、林业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入股分红、订单合作、定点帮扶等多种形式,带领贫困户兴林增收,带动贫困地区实现生态保护、环境美化、群众增收、区域发展的“多赢”。
如今,郑州市林业产业年产值达到64亿元。郑州市现有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达到79.9万亩,郑州全市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超10万亩,林下种植养殖面积20万亩,通过扩大林产品供给,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延伸林业产业链条,增加就业容量,年均提供就业万个工日,维护了社会稳定。通过实施产业引导,年以来,郑州全市扶持林业企业、林业合作组织等多家,带动建档立卡户多人增收,人均增收元左右。
(编辑吉倩倩吴冰首席编辑华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