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清朝全国承担漕粮任务的省份有江苏、安徽、山东、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河南等8个省,在这些省份里,江苏、安徽、山东、浙江有京杭大运河经过,湖南、湖北、江西也有长江水路可以进入大运河。唯独河南省离大运河较远,它的漕粮是运输入京通道走的是隋朝大运河永济渠的一段,宋元称御河,明朝之后叫卫河。
明清漕河水系图,卫河被称为“卫漕”,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那么河南省的漕粮究竟是如何组织运输的呢?
清朝曾任河东河道总督、都察院右都御史的李钧曾写有一本《转漕日记》,记述的是他在担任河南督粮道期间,于道光十六年()九月至十七年六月间,从卫河督运河南漕粮入京的经过。在这部书里对船队规模、漕粮来源及数量、人员配置等方面都做了记录。还记录了沿途所经地点、每天的遇到的情况,以及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
本文就以他的这次督运漕粮的记载,来了解一下清朝时期,河南省漕粮的一些情况。
先来看负责此事的官员督粮道是官名。道是省级布政司的派出机构,按照一定的区域、一定的分工负责某项工作的管理、监察、督促。督粮道是却是漕运总督的属官,负责掌监察兑粮、督押运船等项漕务。除江苏设两人外,其他各省每省一人,官阶为正四品。
清朝咸丰年间江西督粮道的公文来往
每年的漕粮入京,除了督粮道之外,还设有总运一员,另外还设有四名监兑。道光十六年至十七年的这次任务,总运由开封府盐捕同知担任,另有开封府理事同知、署盐捕同知、彰德府粮捕通判、候补通判4人为监兑。
河南省有哪些府州需要承担漕粮任务,任务数量有多少河南需要缴纳漕粮的府州有:开封、彰德、卫辉、怀庆四府所属的41县,归德府所属的商邱、宁陵、睢州,陈州府所属的太康、扶沟,河南府所属的洛阳、偃师、巩县、孟津、登封,许州直隶州及所属长葛县,一共53州县需要缴纳漕粮。
清朝河南省图
道光十六年至十七年运输漕粮,征米十一万零七百九十三石(兵米及津贴、帮丁米在内),麦四万六千一百七十八石,豆七万四千八百九十九石,共计二十三万一千八百七十石。
此外全省还需要提供用于运丁赠贴等的“漕项银”十一万六千四百零三两(光山县独无漕项)。
河南漕粮运输入京的船只问题河南省漕粮由直隶通州帮、天津帮、山东德州左帮、任城帮、临清前帮后帮、平山前帮后帮、江南徐州前帮后帮,共十帮粮船协运,有船三百六十一只。此外还有运兵米船三十二只,共三百九十三只。其中临清前后、平山前后、徐州前后六帮为军船,通州、天津、德州左、任城四帮及运载兵米均雇用的民船。
明朝漕船图
河南漕粮的起运地河南漕粮的起运地在明、清时期多有变化,卫辉、回隆、金滩镇、楚旺均曾作为漕粮起运之地,馆陶县、临清等地也曾作为漕粮交兑之地。
清朝河南彰德府内黄县及楚旺镇
不过到了清朝末期,由于卫河受到漳河的侵袭,不断改道向东,位于彰德府内黄县的楚旺成为了道光年间起运漕粮之地。
各州县将征上来的漕粮运到楚旺镇,入仓暂贮,然后兑交帮船领运。在楚旺镇分四厂兑收,其中开封一厂、彰德一厂(商丘、宁陵、睢州附)、卫辉一厂(洛阳、偃师、巩县、孟津、登封附)怀庆一厂(太康、扶沟、许州、长葛附)。
位于卫辉府的漕厂图
漕粮从征收到起运时间跨度约有2个月,从道光十六年九月二十六日,由4个监兑先行赶赴楚旺镇进行漕粮征收的前期工作,在此后的2个多月的时间里,在楚旺接收各府州缴纳上来的漕粮,检查漕粮品质,解决河水运输问题,直到第二年也就是道光十七年正月二十六日起程运输漕粮至京师。
在馆陶县的三天四夜第一夜
(道光二十七年)二月初九,行二十五里,过小滩,又四十五里泊卫家渡(馆陶县地)入山东界。
这一天住在了馆陶县境内的卫家渡。关于卫家渡在清朝、民国的《馆陶县志》中均未有记载,不过在民国《馆陶县志》中在馆陶的最南端有称钩湾渡,在河对面则是王安堤,考虑语音差异,很大可能作者是把“王安堤”听成“卫家渡”了。
民国时期的馆陶县地图
第二天
初十日,卯刻行十余里,又遇大风,泊两时许,又十余里,过南馆陶,盖馆陶废治也。又二十里,泊李家圈。
从第一夜的停泊地到南馆陶镇,约20里,“馆陶废治”一词指的是在金朝之前南馆陶曾为馆陶县治。经过南馆陶向北20里,在李家圈停泊。在这里,作者作了一首诗《过南馆陶接凫乡前辈和章》:
河千絻别递吟筒,衣带盈盈鲤信通。锦缆牙墙新转运,玉堂金马旧词雄。清才合赋梁园雪,妙笔曾传粤海风。
第三天
十一日卯刻,行二十余里,过馆陶县。馆陶县古陶邱地,禹贡导沇水东出于陶邱北是也,汉曰馆陶,今为东昌府属县。水次距城约三四里,隐隐可望。又二十余里过风少泊,继以微雨,又数里,泊傅家头。
此时所过的“馆陶县”,指的是馆陶县治,即今天山东省冠县北馆陶。水次指的是水边用来储存粮食的仓库,建在水边便于利用卫河运输。傅家头,考虑应该是今天的前后符渡村。
清光绪馆陶县地图,红圈处为本文涉及的地名
在这里泊船住宿下来后,作者把自己几天经过馆陶县境时所看到的美景用诗来表达出来,形成了四首绝句:
《过馆陶得四绝句》
绿绕春城水一篙,烟中遥望戍楼高。芊绵草色如相送,柔橹声中过馆陶。
绿绕孤村水一篙,树阴斜飐酒帘高。杏花消息风吹透,燕子声中过馆陶。
绿绕平筹水一篙,荷锄人去夕阳高。麦田两岸青无际,布谷声中过馆陶。
绿绕长堤水一篙,几株浓覆柳阴高,柔条不系扁舟住,细雨声中过馆陶。
第四天
十二日卯刻行十里过尖庄(临清州地)。
民国临清沿河形势图,尖塚镇在最左下角与馆陶交界处
卯刻相当于今天的早晨5点至7点,经过十里的航程之后,驶出了馆陶县境,在临清州的尖庄旁边经过。
至此,于二月初九夜停泊在馆陶县境内,十二日上午驶出,在馆陶县境内一共历时两天三夜多一点的时间。
李钧一行经过馆陶县后,于三月二十三日到达行程的终点——通州,直到四月初四才把漕粮交卸完毕。按从道光十六年十月开始视为当年漕粮征收工作的开始,到第二年四月初四向通州仓交割完毕,整个过程用时半年多的时间。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