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26省超收冲动财政收入增速远超GDP
TUhjnbcbe - 2020/6/9 14:10:00

26省超收冲动 财*收入增速远超GDP


增速放缓但仍跑赢GDP增速


在财*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地方*府又面临两难局面:一方面要减少开支,另一方面又想扩大*府投资,刺激经济增长


随着上半年各地统计数据的陆续公布以及地方人大对财*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议,截至7月31日,全国26个省份地方公共财*收入总计达29546亿元。虽然今年以来普遍增幅放缓,但是除了广东、上海、北京和浙江的增长率为个位数,其余省份都保持两位数增长,远高于GDP增长率。


地方财收增长14.4%


目前,还有四川、黑龙江、贵州、云南和西藏五省区没有公布上半年地方公共财*收入数据。不过,从1~5月数据来看,上半年全国31个省份地方公共财*收入将稳超3万亿元。


在这26个省份中,广东、上海、北京和浙江的财*收入均是个位数增长。其中,浙江财*收入增长最低:上半年财*收入为1957.45亿元,仅增长4.4%,而粤沪京分别增长8.64%、6.8%和5.3%。


其他21个省份地方财*收入的增速普遍在17%以上,即使是经济下滑压力较大的东部沿海地区,其增速也远高于GDP增速。比如山东地方财*收入增长17.5%,江苏增长12.9%。


中西部地区财*收入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其中最高的是江西省,上半年入账740亿元,增长32.3%,湖南省和天津市分别增长29.1%和27%。另外,山西、安徽、辽宁和广西等地财*收入的增速都在20%以上。


财*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收入637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2%。而广西财*厅站消息显示,全国31个省份地方公共财*预算收入增幅14.4%。这两个数据都高于上半年全国和各地GDP增速。


不过,各地在发布财*收入数据时都表示,增速下滑,形势困难。广西财*厅就表示,财*收入增长形势仍较为严峻,国税和地税部门收入进度均落后于序时进度,大部分主体税种税收增幅偏低或出现负增长。其中:增值税同比下降2.6%,个人所得税下降17.9%,营业税仅增长9.7%,企业所得税仅增长5.6%。


海南省数据也显示,上半年所得税、营业税和增值税等主体税种增长乏力,税收增速低于财*收入增速,税收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财*收入质量有所下滑。


但是,相比*府面临的收入下降压力,企业遭遇的经营困境更让社会关注,尤其在经济形势下滑的情势下,各界要求*府减税呼声越来越高。


地方的纠结


造成地方财*收入增速下滑的主要因素,一是经济形势下滑,企业经营效益下降,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房地产调控。


有媒体报道,2010年上半年,浙江地产业税收收入对地方财*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63.7%。2011年上半年,这一数据已下滑至27.9%。另外,杭州、宁波、温州三地上半年共收获土地出让金106.31亿、68.44亿和21.1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约72%、60%、84%。


对于房地产调控,从去年开始,一些地区就在蠢蠢欲动,放松执行中央*策的边界。但是,中央明确调控决心不动摇,最近又派出督查组巡视,因此,房地产行业的税收收入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大幅增长。


而在财*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地方*府又面临两难局面:一方面在财*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应该减少开支,但另一方面又想扩大*府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


比如,为确保财*收入较快增长,广西财*厅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加强财源建设,要求 加快支出进度,发挥财*支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速培育发展一批产业龙头企业 争取更多的企业落户,积极培育新的税源和税收增长点,增强财*收入增长后劲。


也就是说,*府要加大支出,花更多的钱来刺激经济。7月25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贵州上半年财*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显示,上半年贵州省财*总收入852.73亿元,同比增长25.70%。然而,贵州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共财*预算支出却高达1162.75亿元,同比增长45.7%。


广西财*厅的另外一招是 加强税收征管 。广西财*厅提出, 加强对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的征缴力度;抓好非主体税种和非税收入征管,尤其要加强对交易场所、股权变更等薄弱环节的税收征管。


事实上,在财*税收增速下降的压力下,地方变相增税冲动再起,本报7月16日曾经做过相关报道,加强税收征管甚至变相增税,这与中央*府结构性减税的大方向背道而驰,同时也将加重企业经营压力,阻碍经济恢复。


预算法修订过于宽泛难遏地方超收冲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从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超收绝对规模在不断扩张:1994年全国财*超收400多亿元,2004年为2000多亿元,2007年达到7000多亿元,2011年则达到历史峰值14000多亿元。2011年超收规模为当年预算值15.6%,决算收入偏离预算收入的程度呈越来越严重之势。


与财*超收相伴的,是财*超支。除了增加对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调入预算稳定基金等渠道之外,也有大量财*资金在年末被 突击 花掉,造成了浪费,也降低了效益。业内专家指出,大量的超收与超支,是对预算监督制约作用的逃避。


目前修订的预算法二审草案,虽然增加了对超收收入的规定,但不少业内专家认为规定的范围过于宽泛,恐怕难以切实遏制住超收冲动;预算的严肃性,也可能被这些不够详细的规定侵蚀。


超收动因


二审稿第32条,新增了这样一句话: 各级*府不得在预算之外,向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下达收入指标。


这句话在业内专家看来,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因为正如很多地方税收征管员所抱怨的,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虽然中央下调了财*收入的增长速度,但分摊到地方征管员处的任务并没有减轻,依旧是例行的旧有标准。


财*部财*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朝才指出,税收收入这一块,目前能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但*府性基金,如国有土地出让金,完全可以理解为一种财产收入;而财产收入,牵涉到价格问题、需求问题,要预测得很准确有一定难度。


他同时指出,之所以有这么多超收收入,一方面是谨慎原则,宁愿少编一些入预算,超出的部分,被视为成绩;另一方面,可能部分*府认为,超收的收入更好花。


也有业内专家指出,其实道理很简单,任何一个*府都希望有一笔活钱,有了这笔钱,就能做很多事情。现在只是备案制度,*府先确定了钱怎么花,花向哪里,然后只需向人大报备一声即可,决定权在*府手里。


王朝才指出,*府每年都超收,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人大监督的逃避。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预算会差这么多;在一定程度上,是*府有意为之。其他国家的预算,与最终决算相比,差距在2%-3%之间,甚至有国家要求控制在1%以内。其实,进行比较精确的预算编制,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不过,王朝才也指出,地方*府的支出压力也很大。地方官员的*绩思想,都不希望落后,都希望多做事,自然就需要比较多的收入。32条的规定说 不得 下达其他指标,是强调要 程序合法 ,即如果有突发情况,地方*府由于不能发债,但又需要增加开支,这个时候要先调整预算,报经人大批准后,再依法增加收入。要避免那种不追加预算,不调整预算,就先行下达征收指标的。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指出,现在预算法修订,应当把强化地方预算,作为一个目标。分税制改革以来,发挥了它的作用,但中央财*越来越强大,使得地方财*越来越弱化,地方财*越来越依靠中央财*,这不利于地方财力的完善和独立。


如何抑制超收冲动?


二审稿对超收收入的规定如下: 各级*府年度预算执行中有超收收入的,除依照法律、行*法规规定安排支出外,可以用于冲减赤字,或者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补充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 。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认为, 除依照法律、行*法规规定安排支出外 ,这些规定仍具有不确定性。如果二审稿要求,预算执行过程中,超过预算收入规模的一定比例以上的,都需要进入预算调节稳定基金,这才能真正消除那种 人为操纵、少报预算 的动机。


在有关 预算调整 的章节中指出, 需要增加预算总支出的 ,属于预算调整的范畴;也就是说,在预算执行中,若出现增加预算总支出的,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但第67条,又指出 在预算执行中,各级*府依照有关法律和行*法规规定应当增加的支出,不属于预算调整 ,与对超收收入的规定,相呼应。


全国*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认为,超收收入不需要抑制,超收收入多了的话,不是预算的问题,而应该去调整收入*策。要解决超收的问题,关键要靠降低税负,应该是通过*府的收入*策来解决。


王朝才则认为,关键要通过加大执法力度,从源头上解决预算编制不准确这个问题。如果规定,*府编制的预算若与实际执行的结果相差了5%以上,则要求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受到相应的行*处罚,甚至刑罚;这样,通过加大执法力度,自然就能从源头上来解决超收问题。


其他漏洞


除了财*超支带来的浪费,业内专家还指出, 预算调整 相关规定过于宽松,也可能导致财*资金的浪费。


所谓 预算调整 ,就是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某些特定的变动情况;针对这些预算变动,需要编制预算调整方案,且报同级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才能执行相应预算安排。


二审稿第63条指出,预算调整只包括以下四种情况:1.收支平衡的预算出现赤字,或要增加债务;2.增加预算总支出;3.调入预算稳定基金,或者减少预算总支出;4.减少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保等重点支出。


中国*法大学(微博)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指出,预算调整目前只是针对一些总额变化,缺少了重要的一个科目 预算调剂 ,即不同支出类别间的变动。如,行*部门可以将原本用于 教育 的开支,用于 卫生 等其他科目;或者,也可以将原本用于 校舍建设 的开支,用于 福利 方面的开支等。


蒋洪也认为,原关于预算调整的条款,意味着行*部门可以几乎不受限制地进行项目调剂,人大审批的预算只在收支总额上具有法律意义。他建议在预算调整中增加一条, 类、款、项级科目支出额增加或者减少大于预算数1%以上 。


王朝才还指出,二审稿中,虽然针对预算完整性,提出有四本账本,但实际还有部分*府收入没有列进去,如地方融资平台。地方融资平台虽然是以公司的形式组建的,但他们如果倒闭,当地*府其实也要负担连带责任,拖欠的款项,也需要由当地*府兜底,就是变相的 地方债 。没有写入预算的后果,就是躲避了相应的监督。

1
查看完整版本: 26省超收冲动财政收入增速远超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