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新冠肺炎突如其来,打破了春节的祥和。医院的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冲锋在前,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门诊手术室护士长李慧娟就是其中的一位。
李慧娟从疫情开始,就勇挑重担,带领人员筹建医院“疫区特殊发热门诊”后,年8月底又参加郑州疫情专班新郑梵璞隔离酒店抗疫两个月,年8月5日到31日登封市嵩皇小镇隔离酒店开展疫情防控,年5月5日晚到登封市大拇指隔离酒店近距离服务隔离人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坚守“零漏诊”“零感染”的底线
年除夕的前一天,医院通知:立刻返岗筹建发热门诊。当时,全国确诊人数激增、防护物资缺乏、人员恐慌的情况下,国家还没有下发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上级要求发热门诊边改造同时开始接诊,工作开展的难度和压力很大,李慧娟和支援发热门诊的同事们只能从零开始摸索,边学习边开展工作。她首先梳理健全各项制度,改造发热门诊布局,规范穿脱防护服流程,对全员进行培训考核和监督,申领防护物资、调配人力资源、合理科学排班……从那天起她和大家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每天早上从“查房”到分配工作,从巡查到监督,样样不落,从天色微亮到暮色沉沉,从华灯初上到东方渐白,连续奋战60余天不曾休息。
随着空间扩大、工作量增加,大部分人员都是临时抽调前来协助工作,流动性特别大,这对李慧娟又提出了严峻考验。她对每一个护士进行严格而细致的岗前培训,逐一进行严格考核。凭借自身丰富的经验和不服输的干劲,既保证每名护理人员工作规范工作,又保证每名来院人员严格落实防疫要求。对每个来发热门诊的病人都要详细登记他们的信息,逐一进行核实、排查、追踪,并进行核酸排查,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工作任务繁重,近距离接触病人风险很大。李慧娟全副武装,仔细确认了防护安全后,毅然走进了隔离区,为患者完成了查体、测量体温、采集鼻咽拭子等一系列操作,并且不断地安抚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守护人民健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发热门诊护士长,我更得以身作则,冲在最前面,给同事们做好表率。要是连我都躲在后面,那谁还愿意进去。”李慧娟目光坚定地说。
随着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李慧娟在“疫区特殊发热门诊”坚守了9个月后,守住了“零漏诊”“零感染”的底线,圆满完成了疫情防控任务。
舍小家顾大家坚守抗疫一线
发热门诊刚成立时防疫物资短缺,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每次进入隔离区都要在里面工作至少6个小时才能出来,期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厚重的防护服常常让她喘不过气。每当脱下防护服时,她身上的衣服早已湿透,脸上也被N95口罩压出了一道道红色印记。
为避免把病毒传染给出去,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实行封闭管理,她一连几个月没回过家。当时,李慧娟的两个儿子要中考,小女儿该考初中了,正是需要妈妈关爱的时候,孩子们思想上遇到问题,学习上碰到了困难,也只能和妈妈视频,视频里,她一次次忍住即将流出的泪水。
李慧医院工作,但看到妻子脸上的印记,他又是心疼,又是骄傲。他总说:“我媳妇是舍生忘死的抗疫英雄,我必须全力以赴地支持她。”于是,他主动承担起妻子的后勤工作,还得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由于封闭管理,很多病人心理压力很大,她就带领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做好护理的同时,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很多关心和帮助。“为了减少人员接触,在隔离病房巡查时,我还要负责隔离病房的卫生和消毒工作,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室内工作,经常闷的我头晕目眩。这六七个小时,是咬着牙坚持下来的。”李慧娟说。
这超强的毅力是她十年如一日严格要求自己而来的。她自年参加工作至今,15年的一线工作,使她对护理工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经历十载春夏秋冬,三千个日暮晨昏后,她从妇产科护士、手术室护士、护理部干事干起,完成了从一名护士向护士长的角色转变,关键时刻她也能接得住、顶得上。
护航平安路情暖归乡人
年8月底李慧娟接通知,组建新郑专班迎接归国同胞。李慧娟带领的专班人员进入梵璞隔离酒店成立关爱中心。梵璞隔离酒店是集中隔离国外回国的人员,刚到酒店李慧娟便自告奋勇去酒店实地了解情况。她说,只有走遍酒店各个角落、摸熟摸透流程各个环节,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序开展工作。
这是一场异常艰苦的战斗。高风险环境、高强度工作,疫情考验着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体和心理。李慧娟她组织大家进行抗“疫”知识培训、制定岗位职责和流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反复进行收治疑似患者的演练。李慧娟还经常召开小组长和楼长会议,及时对防控工作进行总结、优化。在短短的时间里,她利用下班时间制定防控工作的各项制度、工作职责、流程等近条。并详细列出老弱病残、孕妇儿童列入特殊关照名单,制做了日程活动计划,楼长及心理疏导员每日不定时进行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