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论放驩兜的崇山就在花垣县吉卫镇
TUhjnbcbe - 2025/1/19 17:58:00
北京哪家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39.net/pf/a_q3uz9kw.html

作者:石瑞超

花垣县排料乡苗区有个芷耳村,苗语叫“吉瓜”或“仡驩”,大意是指姓石的人居住的地方,也是周边许多省市石姓人家的发源地。驩兜被苗族人视为先祖,而我们苗家石姓人,更是视驩兜为正宗的先祖,先祖之山在崇山,崇山在花垣吉卫一带,大家一直这样认为。

年10月23日,经好友小伟介绍,说这个时候张家界崇山的红叶最美。于是,我便与一起走吧户外联盟的武陵熋、老罗、棋子、大山深处、喜相逢、老鬼、田鸡儿、酒油石头邀约去那里赏秋。初闻张家界崇山,我认为这只是与先祖之山同名而已,到了实地,我才知道,这个地方是被外界认可的苗族先祖之山,而且有根要据,这让我感到诧异,也激起了我对先祖之山到底在何处的兴致。

崇山,本意为高山,表示崇高、巨大之意。在中国,冠名为崇山的,共有6座。其中,有三座与苗族有关。一座为河南登封的中岳嵩山,与中国古代苗族先民的首领祝融相关,而在古时,崇、嵩是相通的。另两座均在湖南湘西,一座在张家界市永定区,一座在湘西州花垣县,均与中国古代苗族先民的首领驩兜相关,而驩兜在崇山,历史是有记载的。《大戴礼记.五帝德》有:舜“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孟子.万章》则:“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

驩兜,又称驩头,欢兜,大禹的父亲鲧的次子炎融的儿子,是尧帝之臣,黄帝的直系后裔。因为自己的女婿尧的太子丹朱不能继位,帝位被舜接任,便认为舜篡了尧的帝位。于是,以三苗部落首领名义率兵与舜帝武力对抗,兵败,被舜帝逐放崇山。上古时期的典章文献《尚书.舜典》中就有“舜放欢兜于崇山”的记载。《山海经.大荒北经》又有:“西北海外有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厘与九黎的“黎”音相近,九黎即九夷,首领为蚩尤,曾组成东夷部落联盟,与炎黄争战。在上古时代,驩兜与蚩尤一样,是种植水稻族群的苗民首领,被视为苗族先祖。崇山有驩兜,代表的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渊源的古老部落,所以,海内外许多苗族后裔视崇山为始祖山并寻根问宗。

我查寻百度了解,关于崇山在何处,理论界有四个比较有争议的地方,最后界定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西南的崇山说为正统,认为,该山即为“舜放驩兜于崇山”之崇山。

张家界市永定区西南的崇山,主峰海拔.7米,面积3平方公里,山顶有一村名为崇山村。唐杜佑《通典》卷澧阳县记有:“有崇山,即放驩兜之所。”《清一统志》谓崇山“在永定县《今张家界市)西南”。唐代的王维也在此有“却怜孤墓近欢兜”的诗句。山上还有欢兜墓、欢兜屋场、欢兜庙等遗址,民间也有关于欢兜崇山征战的传说。

而湘西州花垣县的崇山,则是在该县的吉卫镇。这里的崇山虽然历史的记载不是很多,但是口传的文化却很丰富。吉卫属苗区腹地,非常的古老和偏僻,与湘渝黔接壤,是国家认定的中国苗族苗语的标准音所在地。

吉卫的崇山,自古就有关于驩兜的传说,这在湘西苗区和湘渝黔交界的苗族人中都是耳熟能详的事。《方舆纪要》卷81镇溪军民千户所载:崇山在“所(今吉首市)西六十里。蜿蜓高峻,山顶瀑布,声闻若雷。《志》以为即舜放驩兜处。元置崇山卫于山下,明初改置崇山守御千户所,寻废。”

尽管,“舜放驩兜于崇山”的崇山已经形成张家界说定论,但我还是更相信驩兜所在的崇山就在吉卫这一说法。因为,在中国,地名、山名相同的地方确实是太多了,有些事情也容易混淆,甚至以讹传讹。我认为,涉及苗族这一灾难深重、十分封闭的古老民族的事,并不是用简单的方法就能概全和了解的,况且,苗族在历史上被污化较多,不被重视更浓。而苗族的封闭又充满着血腥,没有本地人的许可,外人、外族根本不能在苗区停留,更不要说研究和了解苗族的历史了。这也导致了苗族的一些人和事只能默默地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有的偶尔会被后人拾起,有的,永远地沉淀了下去。然而,苗族的历史,却是永远地客观存在的。虽然苗族没有统一、具体的文字,但是,口传的文化却代代相传,内容十分丰富,甚至古中原的一些失传的东西,在苗族的古歌等载体中也能找到。我是苗族人,我知道自己民族的习性,所以,我对驩兜在吉卫崇山说是持肯定的态度。

首先,吉卫很古老很富足。这个偏远的苗族腹地,古时就有个夜郞坪,传说是古夜朗国的属地,这在湘西地区,算是个涉及很远古的故事了。吉卫还有良田百亩,水源丰富,是人类的理想宜居之地,中华古老文明应该很早就在这里播种了,统治者记住这个已经开化了的地方,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其次,吉卫是湘西地区朝廷最早设置治所的地区,也是花垣县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县治所在地。史载,年,明朝在吉卫老卫城村设立如现代地师一级的军事行政机构---崇山卫(元朝时准备设置),并筑有老“卫城”一座。这是明朝在湘西一带设立的第一处卫所机构,也是湘西苗族腹地的重要军事要地,常年驻军约人,其目的就是为了防范和监视湘渝黔苗民作乱“永保绥靖”。后来,崇山卫改为崇山千户所。年,革崇山千户所,置镇溪军民民千户所(于今吉首市市区)。年复置崇山卫,旋即复废。清朝时,又在吉卫的夜郞坪设治所,年,在吉卫西郊的吉多坪设永绥协,并筑有新“卫城”。两年后,再设永绥厅。清嘉庆七年(年),永绥厅署由吉多坪移驻花园(现今花垣县城)。在古代,统治者设治所,一般都会结合风水、历史掌故和历史渊源等因素,是非常有考究的,并不会乱设。“崇山卫”,这可是古代官方在湘西地区唯一一个以崇山的山名命名的行政机构,岂是一般的地方能够比拟?此处若无“崇山”,何以能用“崇山卫”之名称之?尽管“崇山卫”这一词条并没有被百度百科等字典收录,但它确确实实在历史的长河中鲜活地存在过,而且,县治还存在了几百年。

其三,吉卫的崇山与驩兜被放之地更吻合更贴切。苗族有抱团、自我封闭、少与外族往来的习俗,也是一个孝道的民族,一般都以祖居之地聚居,不会轻易舍弃先祖。驩兜是苗族的先祖,他远离本族本乡,本族人却放任他远去,不跟随他保护他,这不符合苗族的本性。而且,驩兜既是苗族祖先却又不在苗疆,必然是苗族中的重大变故,必然会在本族中有重大的传说。然而,苗疆只有他在吉卫的传说,并无其他。如果,苗族先祖驩兜在张家界崇山,湘渝黔的苗民怎么不去张家界崇山寻根问宗呢?而从实际地理位置来看,张家界的崇山离苗疆实在是太远了一点,从古至今都隔着永顺、保靖两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县境才能到达苗区,驩兜在土家族外姓人之地统领苗族人,这在逻辑上讲不过去。况且,苗族在五次大迁徒中,并没有经过张家界那一片地方,历史上,也没有大量的苗族人在那里存在过。驩兜统领苗族,理论上,应与吉卫更吻合,因为,吉卫,连着湘渝黔,从古至今,拥有着世界上最大最多的苗族人。

其四,外族也不可能保护好苗族的先祖之墓、庙等。苗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是个被追杀而灾难深重的民族,对外族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戒,也与讲汉语的当地土家族人矛盾很深,两者长期自我隔离、很少往来,且互有防备,有时还互相撕杀,土家族保护好苗族先祖的一切,两个民族的血性都不可能。

其五,吉卫的崇山与相关的历史记载是吻合的。吉卫与贵州交界,地处云贵高原的末端,山下就是湘西著名的大龙洞瀑布和尖朵朵瀑布等。《方舆纪要》卷81镇溪军民千户所所记载的“所西六十里”,在方位上就是也唯一是花垣县县境,“蜿蜓高峻,山顶瀑布,声闻若雷”,简直就是吉卫下方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因为,吉首市方圆百里也就只有市西的花垣县吉卫镇下方有如上述描写的大量瀑布群。而且,在吉卫北郊有座“大公坡”,苗语为“麻料剖”,意思是最大的祖先,传说山上就有驩兜墓。附近也有许多姓石的人家,自称“瓜豆”(驩兜的谐音)或“代欢”(驩兜后代的称谓)。苗族是个很感性的民族,如果没有真实的存在,不可能有这些名和称谓的存在。

透过沉甸甸的历史,在古代,吉卫的耀眼比湘西任何一个地方都还光彩,此处的崇山不是放驩兜的地方,还有哪里比这里更能实名所归、更贴切呢?遗憾的是,不知是什么原因,吉卫的崇山并没有清晰的主峰被世人一致公认,有人说主峰是与深藏盘瓠石室的苗疆武山隔河对峙的望高岭,也有人说是泛指在吉卫附近的一条横亘的山系。更主要的是,吉卫的崇山说没有得到相关专家肯定的论述。也许,这就是吉卫崇山不被公认的原故。

我对驩兜放崇山尽管有所质疑,但却并不影响我对张家界崇山的欣赏和赞美。这里的崇山很陡很高,山路蜿蜓,四处悬壁,整个地突兀在张家界市的眼前,只见城市很平,远看飞机的跑道也不过是丘长长的旱土而已。崇山很美很俏,不远的天门山山峰陡峭,千姿百态,随着高度的攀升,不断地呈现着不同靓丽。深秋的红叶一如彩霞,四处点缀着迷人的色彩,令人陶醉。

晚上,露营崇山原野的山巅之上,四周寂静,我仰望帐篷外的苍穹,繁星点点,天,仿佛离我们很近,也让我有种穿越天际,重回远古与先祖驩兜对话的遐思。

远古已去,未来即将,那些逝去的岁月依然似耀眼的星光光照着后人不时拾零惭去惭远的辉煌。而历史,原本是客观地存在在那里的,灿若繁星,只待发现的天时。

(海纳百川年10月27日于花垣镇赶秋路号)

(全文完)

版权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仅供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重在分享,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如需联系我们或需转载原创授权文章,请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放驩兜的崇山就在花垣县吉卫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