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关于少林寺的名场面有很多,但印象最深最喜欢的是“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
“一片喧哗叫嚷之中,忽听得山下一个雄壮的声音说道:‘谁说星宿派武功胜过了丐帮的降龙十八掌?’”是萧峰携燕云十八飞骑策马奔腾的飒爽英姿。#深度好文计划#“少林群僧中突然走出一名灰衣僧人,朗声说道:‘大哥,三弟,你们喝酒,怎么不来叫我?’”是萧峰、段誉、虚竹且歌且笑且饮酒,仗剑江湖、生死与共的豪情胜概。这两个画面,是脑海中关于少林寺最浪漫也最有气概的画面,少林寺也成了心向往之的地方。
于是,去少林寺是一段朝圣之旅。
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年),是孝文帝为了安顿印度高僧跋陀传教而兴建的寺院,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丛林中,故称“少林寺”。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少林寺不仅是禅宗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功夫的发祥地,有“禅宗祖庭、功夫圣地”的美誉,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刹”。
南北朝时,天竺僧人跋陀到中国,善好禅法,颇得北魏孝文帝礼遇。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为安顿跋陀,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
北朝皇室信佛,佛教发展日盛,寺僧日多。寺院产业不断扩大,佛徒不用从事生产生活,又无需缴税服役,国库收入骤减。还有佛徒侵占农田,滋生事端,宗教势力的种种行为,严重威胁了皇家的统治利益。
北周武帝于建德三年(年)下令禁止佛教传流,史称北周武帝灭佛,少林寺也遭到严重的毁坏。
北周大象二年(年),北周静帝恢复少林寺,将其改名为陟岵寺。
隋文帝崇佛,复改陟岵寺为少林寺,并赐给少林寺土地一百顷,再加上其他赏赐,少林寺成为拥有百顷良田和庞大寺产的大寺院。
唐初,少林寺十三和尚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封赏,赐田千顷,水碾一具,并称少林僧人为僧兵,从此,少林寺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少林寺主要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常住院的建筑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另外,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达摩洞、甘露台,西南有二祖庵,东北有广慧庵。
山门“少林寺”三字为康熙御笔;山门之后是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碑林甬道;甬道尽头是天王殿;天王殿后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后是藏有少林七十二绝技的藏经阁……
除了建筑外,塔林最令人震撼了。塔林是少林历代高僧、住持方丈的墓寝。在少林寺西面,林木葱郁,环境幽雅,共有各类塔座,是中国最大的塔林——少林塔林。
少林寺周边,学武氛围浓厚。刚进入少林地界,路边有很多武术学校,能看到一群又一群穿着统一制服正在练武的娃娃们。穿行少林寺中,也会看到有人摆摊招收学武的学生。
少林武功名扬天下,也许与少林的诞生时间有关。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社会最动荡时期,作为皇家寺院的少林寺,资产丰厚,容易成为掠夺的目标。所以,为了生存,便自发练武,保卫寺院安全,如此一来,武术自成一家,自成系统,自有规模。
“天下武功出少林”,这不仅仅是武侠江湖给予少林的光芒,也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上演的传奇,不信你看,少室山下,那些未来武林高手正在勤学苦练,只待有朝一日独步武林、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