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何祚庥中国应该大发展高铁有实际需要trvy4x14
TUhjnbcbe - 2020/6/11 11:59:00

何祚庥:中国应该大发展高铁有实际需要


何祚庥何祚庥:中国应该大发展高铁有实际需要京沪高铁、京广高铁相继开通,中国铁路进入提速快车道已是不争的事实。 提速 已成发展大势,但如何 提速 仍需细化。着眼未来,因7 23动车事故导致的高铁降速决定是否会被更改?要不要重新提速?中国高铁保持怎样的发展速度才算合理?除了运行速度,还有哪些配套内容也需要 提速 ?我们就此分别对话723事故调查组专家组副组长王梦恕,原上海铁道大学副校长孙章,高铁参与者,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日本著名铁道技术专家曾根悟,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等专家,寻找答案。凤凰对话中科院院士何祚庥。何祚庥对高铁的发展,基本持肯定态度,他认为中国需要高铁。但高铁发展需要保持合适的度,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而不顾安全和工程质量。至于运行速度,他认为轮轨技术时速350公里已经是极限。对话主持:陈芳凤凰资讯:怎么评价中国高铁的发展?何祚庥:从现在看,乘客对高铁还是满意的,包括我。尽管发生7-23事故,但我不会把安全问题看得太大,这是可以改善的,另外损失也是局部的,不是全局的。对于高铁的调整,过去的发展,怎么评价,要科学分析,既不能因为一次事故否定全部,也不能因为现在的调整否定过去的决策,过去没有大问题,但的确有冲动,所幸这种冲动没有完全变成事实。中国应该大发展高铁有实际需要凤凰资讯:中国高铁应不应该提速?何祚庥:提速有两方面含义:一个是发展速度,一个是列车运行速度。高铁提速,无论从运行速度还是发展速度,我是赞成的。首先,发展速度。我赞成中国应该大发展高铁,因为中国有这个需要,面积太大,老百姓嫌火车太慢,小轿车也慢,按理说我们的高速公路是可以开快的,但往往限速,不能开快,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是 安全 。因此,从高铁的发展速度来看,我并不觉得太快,因为大多数做成了,出事故的只是少数,而且运行也有效益,不能简单看经济效益,还应该看社会效益。但不等于没有 度 ,发展速度太快,以至于质量不行,出很多事故和问题,这样的发展速度是要打问号的。不能因为发展高铁速度,就不重视安全和质量。要把握这个度,出了事故,要加以改进。现在的运行速度还是可以的,在技术允许范围内。铁路提速不是个容易的事情凤凰资讯:中国高铁还能不能提速?无论技术还是管理上能否跟上?何祚庥:从运行速度来讲,铁道部过去的确有错误,比如他们想在轮轨高速的基础上提速到450公里每小时,这是不切实际的。当初轮轨技术与磁悬浮技术有一场争论,我也介入争论之中,磁悬浮达到450公里是不成问题的,轮轨极限350公里差不多了。350也只是个别国家达到了,但没有长期运行过,只是局部的。我们国家高铁技术好,材料选用好(钢材),以350公里为目标,不是不可以考虑,但以450公里为奋斗目标,不行。铁路提速,不是个容易的事情,很重要的是牵涉到轮盘和轨道的相互作用,如果提速,散热量有点大,可能是速度的平方,散热量大就牵涉到材料疲劳,轮盘散热更难些,如果材料受得了,可以提速,受不了是会出问题,而且这不是短期可以看出的,是要长期试验才能看出的。因为铁路一旦出事情,就是大事情,特别是高速运行的轮轨,轨道如果突然龟裂,一定马上出大事故。这些是应该慎重运行的。我对铁道部有意见就是,在高铁上马之初,铁道部跟中央吹牛,说轮轨可以达到450公里每小时,这是没有任何科学论证的,这种作风要不得。日本都说不可能,日本新干线达不到,法国速度比日本高一些,是280-300公里每小时,德国达到320公里。350公里的确有一些冒险,提速必须大量试验,需要先在试验线上运行,但全面大幅度提速一定要在充分试验之后。高铁不错,虽然出很多问题,但浮夸风要制止,不能因为高铁不错不要制止浮夸风。凤凰资讯:我们的高铁运行中,很多线路跑出了最高时速350公里。7-23事故后,开始降低时速。您怎么看降速?何祚庥:7-23事故的发生是前后车信号控制的问题,前面车子出了问题,应该第一时间通知后面,信号的传递应该是现代技术可以解决的,有人称雷击干扰,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为什么就出了问题?调查报告最后定为技术事故,事后推诿不是技术事故,是在推卸责任。这之后,高铁全线下调运行速度,乘客有一些反应,觉得没有必要。领导为了谨慎起见,下令速度慢一些,不是不可以。但从科学上来讲,真正出事故的原因是动车追尾事故,追尾跟速度没有关系,解决追尾问题不在速度。降速是一刀切了,是谨慎的做法,我不是很赞成,办事情要讲科学,不能一刀切。我们国家宏观调控,总是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要不得,应该区别对待。即使做不到区别对待时,应该适当放权,让下面具体操办也不是不可以,这牵扯到如何宏观调控。轮轨技术与磁悬浮之争背后凤凰资讯:您曾参与过轮轨技术与磁悬浮技术之争,为什么最后我们选择了轮轨技术,而不是磁悬浮技术?是因为安全问题吗?何祚庥:过去我个人认为,铁道发生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过去向中央汇报轮轨高铁造价很便宜,坚持1亿人民币一公里的造价,我们当时认为磁悬浮的造价是2亿一公里。当时争议在这里,铁道部批评2个亿太贵了,我们当时就认为轮轨1亿元1公里不可能,而且磁悬浮速度更高,优势更大。但最后铁道部胜出,理由之一就是便宜,1亿1公里不松口。磁悬浮速度可以达到450公里,不过磁悬浮要2亿1公里还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德国人能把技术廉价卖给我们。但这个前提并不落实,德国人坚持要高价。最后中央做了决策,上高铁,虽然铁道部有忽悠中央的一面,但这个决策是可以的,因为中国需要高铁。磁悬浮技术不够成熟,中央采取稳健的技术,先发展轮轨技术,是可以的。投资也可能少一点,效果会差一点,但相对过去的铁路来说,已经有了很大改进。事实证明,轮轨高铁的建设达到了2亿1公里。铁道部忽悠了中央,一是造价上忽悠;二是速度上忽悠,认为轮轨技术速度可以达到450公里,高铁要达到450公里使不得,会出大事情。中国需要高铁,需要大干快上,但如果是因为轮轨高铁可以达到450,才上马,这是要不得的。当然高铁上马后,刘志*也没有直接就上450公里,从300-350开始。铁道部在这一点上忽悠中央要不得,如果当时他们说2亿1公里,我们也不会反对。如果轮轨磁悬浮之争不在造价,而在于可靠性,轮轨更可靠,磁悬浮不太可靠,那我们也不会反对。追求短期效应忽悠的作风要不得凤凰资讯:从刘志*下台到7 23事故,都跟中国高铁有关,你认为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应该反思什么?何祚庥:忽悠这种作风要不得,以后会出大事情,而且这种作风在很多部门存在。为什么我愿意说这个事情,很多工业部门在争取项目时,都有这个毛病,向中央反映情况很不实事求是。相当一部分人正在借用高铁的例子忽悠中央大建核电站,而核电站和高铁是不一样的,高铁出事故,死亡是百人,如果核电站出事故会污染大片,是无法挽回的,1万年、10万年那块地都不能用,而且面积很大,性质是不一样的。核电站也一样,谎报很便宜、利润率很高,这是算账问题,因为只把核电站的建设费用算在内,而不包括退役费用,后期的废料处理,这部分费用是很高的,是要孙子来付的,将来放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支付。铁道部的重要问题是不实事求是,刘志*真的认为高铁能达到450公里每小时吗?不见得,但上面吃这一套,下面忽悠下面,上面也喜欢忽悠,上下交相忽悠是现在很严重的风气。高铁问题还不是太大,刘志*是吹牛了,但没有真正干,只是逼中央上马,如果按照450公里上马,铁路会报废一半。核电站不一样,危险是真实存在的,忽悠成功是要出大事情的。而且出大事情不是马上看得出来的,出了大事,再追究责任已经晚了。我们需要在高铁事件中接受教训,现在纠正过来,不等于过去谎报有功。现在这种作风依然存在,表面争议是安全问题,实质上是企业的利润问题。企业的利润眼前可以很高,三四十年是子孙的问题,这是只追求短期效应,浮夸风的结果。这里也牵涉到一些技术人员的道德品质问题,不说真话说假话。我们现在违背离科学规律的事情太多了,一定要大力纠正这种思想,下面拍上面马屁,我们现在很多报纸也专门拍马屁,上面喜欢听什么就说什么。最近习近平讲话,要弘扬实事求是,他就讲下面对上面阿谀奉承,不肯讲真话,原因是什么?习近平说是上有所好。我对习近平这话表示支持,科技界这种作风要不得。成本可不可以降低?降低成本最有效、最容易的方法就是降低安全成本。因为上面并不注重技术,上面总爱谈关系问题,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生产力,体制改革是关系问题,有些问题不是关系问题是技术问题。铁道应该发展轮轨还是磁悬浮是技术问题?核电站是大干快上还是谨慎?这是技术问题,不是关系问题。公有制换成私有制就能解决问题吗?我就不相信。这就是现在的思维模式,把技术发展的责任推到企业和技术人员,毛病出在这里。(凤凰独家稿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1
查看完整版本: 何祚庥中国应该大发展高铁有实际需要trvy4x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