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是我国历史上的“尧舜禹”时期,属于我国的上古时代。当时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有“天下”之说,也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的意思是整个地球都是中国的,但事实上并不可能。
当时没有精确的测量工具,也没有卫星,所以中国的“版图”只是个模糊的概念。就史书上来说,对于中国到底有多大,有过模糊的描述。唐尧虞舜时期,有十二州牧的官员,也即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夏禹时期,大禹把天下划分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凉州、雍州。
尧舜时期的十二州,不能确定到底是哪十二州;夏禹时期的九州,虽然确定,但也不能确定每个州的大小。不能确定九州的大小,也就不能确定中国的版图到底有多大。
大禹治水之后,依据距离国都的远近,以圆形往外推,把天下划分为“五服”。根据大约年前,划分的“五服”制度,来确定中国的版图到底有多大,说出来你都不信。
大禹定都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市东)。以帝都为中心,每往外推里,为一服,共五服。分别是:甸服、侯服、绥服(又叫宾服)、要服、荒服。
“服”是什么意思?就是“服从”之意,服从天子“让你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所以,就“服从”来说,天子的“天下”就是这“五服”所包含的领土范围,也即中国的“版图”。
天子之都的半径如果忽略不计的话,整个“五服”这个大圆的半径就是2里,也即公里。依据圆的面积公式,得出“五服”这个大圆的面积就约等于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当时中国的“版图”大小,就是万平方公里。
怎么样?虽然当时文明初开,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奠定了现在我们国土面积的一半,是不是很厉害。不仅这样,我们的祖先还提出“天下”的概念,也为我们以后领土的增长,提供了理论依据。真为我们祖先的高瞻远瞩而感到骄傲!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