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谢艳王楠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国庆节前夕,在古朴静谧的河南省登封市嵩阳书院,响起一阵朗朗读书声。这是来自九江学院和郑州大学的师生在齐声诵读宋朝著名教育家朱熹撰写的《白鹿洞书院学规》,两校正在联合举办年“白鹿·嵩阳书院文化之旅”活动。
“白鹿·嵩阳书院文化之旅”是由九江学院和郑州大学在年共同倡议发起,两校师生以彼此临近的千年书院为媒介,围绕书院文化、大学精神、文化传承、时代特色等主题开展的多元化校际文化交流活动。该活动由九江学院和郑州大学两校每年轮流举办,今年正好轮到郑州大学举办。九江学院18名师生在该校党委书记赵伟、副校长陈春生的率领下前往郑州参加活动。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副校长张倩红,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许东升等热情接待了赵伟一行。
“郑州大学和九江学院,嵩阳书院和白鹿洞书院,两所大学和两处古书院,已经进行了十三年的“嵩阳---白鹿”、“白鹿--嵩阳”双向的书院文化之旅,今年已经是第十四个年头了。”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介绍道。九江学院党委书记赵伟表示,九江学院与郑州大学每年交替举办的独具全国特色、创新实践的书院文化之旅活动,旨在将传统书院教育精神发扬光大,积极探索传统与现代的契合与交融,引导和激励两校学子担负起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责任。该活动已成为两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品牌和生动实践,并将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惠及越来越多的学生。
据了解,这次书院文化之旅活动的主题是“铸魂·地域文化中的红色元素”。在两天活动时间里,九江学院与郑州大学师生围绕主题举行了专题调研座谈、教师会讲、学生会讲、书院研学、诵读书院学规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教师会讲环节,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晓松和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陈杰老师分别以《挖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铸魂:地域文化中的红色元素》为主题,从不同维度阐释了红色元素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以及对于当下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和现代价值。在学生会讲环节,两校学生围绕《白鹿书院的红色印记》《银杏树下送别红军——红色基因的具象传承》等8个题目进行了会讲,表演了《焦裕禄》《我愿遇见你,嵩阳·白鹿》等5个朗诵节目以及《对话初心》《甘棠湖上定沉浮》2个剧目,展现了当代学子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热爱,以及红色文化带给他们的心灵滋养与人文启迪。两校还就本科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生合作培养、医院建设与发展等内容开展了专题调研交流。
“地域文化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色文化的生长基础。中原大地沃野千里,江右之域山清水秀,两地地域文化独具特色。本次的“地域文化中的红色基因”主题活动既是两所高校的文化交流,也是两所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生动实践。”赵伟说道。张倩红表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在祖国这片广袤的红色土地上,用血肉铸造了中国历史的伟大奇迹。河南与江西两地历经革命沧桑岁月,都有着极具特色的红色文化。今天,九江学院与郑州大学师生齐聚一堂,同台吟诵、讲说两地红色文化,是两校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红色精神的致敬与传承。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非常自豪,能用这种方式向祖国母亲七十三岁华诞献礼。”九江学院学生胡萌由衷感慨道。
“书院文化之旅活动持续了14年,我跟了14年,哪怕学生送走一届又一届,我依然扛着镜头追随着它的脚步,定格每一个动人的瞬间。”郑州大学陈卓老师深情回忆道。据他介绍,在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学楼前,有一棵在年时两校师生共同手植的香樟树,被赋予了“承载白鹿的灵秀,守望嵩阳的博大”的深沉又美好愿望,是两校师生友好往来的见证。
审签:郑少忠
欢迎投稿,投稿请发rmrbj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