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航员自述选拔程序:先关“小黑屋”16个小时
医务人员在对参加潜航员选拔的人员进行身体测试摄/王晶约图/王婷婷昨日,执行载人7000米级海试任务的 蛟龙 号顺利返抵青岛。至此,历时44天的 蛟龙 号圆满完成了本次海试任务,也标志着 蛟龙 号10年研制和海试工作圆满结束。自古人类就有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的梦想,大家都知道,成为一名航天员需要经过一系列苛刻的选拔和严格的训练,才能实现上九天的飞天梦想。而同样,下五洋也非易事。从水下3759米到5188米,到6671米,再到7062米 伴随着 蛟龙 号载人潜水器不断创造深潜新纪录,深海中潜航员这一职业,也日益引起公众的瞩目。 蛟龙 号潜航员的选拔标准相当严格,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胆大心细,在舱内动作灵敏,同时还要精通工程、海洋等专业知识,甚至要进行幽闭空间测试。近日,走近这些潜航员,听他们讲述我国深海7000米潜航员选拔背后的故事。选拔驾 蛟龙 先坐 小黑屋 2006年冬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正在准备考研的付文韬看到了中国载人深潜计划招聘7000米载人潜水器潜航员的通知。通知要求报名人员必须体格健壮,心理健康,重点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能适应潜水器特殊作业环境和心理需要,身高在1.65米至1.73米之间,体重55公斤至75公斤,年龄35岁以下。条件乍看起来并不高,但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 蛟龙 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临时*委书记刘心成表示,潜航员和航天员的心理测试考官是同一套人马,只是航天员对生理素质要求非常高,潜航员的选拔更看重心理素质。在青岛,报名者接受了专门的心理素质测试。在一个狭小、漆黑的模拟空间,除去身上的所有物件,持续呆了16个小时,以测试心理耐力和承受力。这种测试叫 坐小黑屋 。因为在 蛟龙 号舱内狭小、封闭的空间里,长达16个小时的苦坐,面对深海漆黑孤寂的环境,容易出现 幽闭症 ,会因为恐惧导致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 很多人落选不是身体不够强壮,是心理素质不过关。 刘心成说。最终,付文韬和唐嘉陵正式成为我国首批受训潜航员,也是我国首批选拔并自行培训的潜航员。耐力要求高堪比航天员刘心成说,与航天员相比,潜航员对耐力的要求有过之而无不及。7000米级海试中,潜水器从布放入水到回收至甲板,最长时间近12个小时,在此期间,潜航员只能靠吃巧克力、牛肉干充饥,不能休息,不能上厕所,一直是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更重要的是,在近12个小时里,有一多半的时间是在下潜上浮,在舱内工作的几个小时里,潜航员基本趴在观测窗前,但由于水的折射,操作时在视觉上会有偏差。此外,潜航员在舱内还得忍受高温潮湿的环境。潜水器在水面时,舱内温度高,随着下潜深度增加,温度下降,水汽成了凝露,只能用干燥剂吸湿,在每次下潜后的潜水器维护中,工作人员都能吸出不少水。每个潜航员都是半个科学家潜航员的培训工作是在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的领导下进行的,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负责学员的选拔和管理,中船重工集团702所和701所负责学员的培训。
蛟龙 号副总设计师、中船重工702所研究员胡震告诉,正式潜航员需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潜水器系统各种设备及辅助装置的操作技能;水面支持设备的操作维护技能;能够完成正常的下潜任务;能够在海上进行下潜前后的检查和维护工作;能够通过更换设备部件排除故障。 入选后,最开始我们不是天天去体能拉练,而是和702所的技术人员一起,了解潜水器知识。 唐嘉陵说,这种状况持续了三年, 培训内容非常多,包括理论知识、设备检查维护、机械手操作、模拟驾驶等内容。
国外潜航员不光是 驾驶员 ,还一专多能,能提供技术保障。 唐嘉陵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科学家与深海世界沟通的桥梁,不仅是潜航员,还应该成为半个科学家。刘心成认为,未来在招聘潜航员时,对生理要求可以适当降低,但要拓宽知识面。 目前我国潜航员经过的培训,光教材摞起来就有一米多高。刘心成说,潜航员应该去不同的大学深造,学习机械制造、物理、化学、海洋、驾驶等多领域学科。潜航员日记6月22日, 蛟龙 号进行了7000米级海试的第三次下潜,此次下潜最大深度6963米,并获得一个生物样品。潜航员付文韬详细记述了此次下潜的过程。海参看起来很萌这是 蛟龙 号7000米级海试的第三次试验。让我们欣慰的是,海底的生物真不少。没多久,一只个头较大半透明的海参出现前方视野,我们进行了第四次坐底,这次潜水器稳稳地停在了海参跟前,眼看海参触手可得。可生物箱还没有打开,而开启前还得先将旁边的标志物放下去。为了有清晰的视频记录,得耐下心来等泥烟消散。而此时,前方约三米处,一只体形稍小的海参正在努力游动,动起来像海马的折叠式前进。我拿出准备好的相机,透过正前方的玻璃窗,趁泥烟没有完全起来, 咔咔 记录下了十多张宝贵的连续动作画面。大约5分钟后,泥烟全部散尽。我启动动力系统,再启动机械手,先夹持住标志物的底座,挣脱橡皮筋的捆绑,再绕开绳子,轻轻放在海底。然后赶紧打开生物箱,将看起来萌萌的海参轻轻握住,放入箱内。呵呵,当海参进入箱子,盖好盖子,我也松了口气。去年在5180多米的海底我也抓到过这种海参,可惜在上浮过程中,被它从顶部入口跑了。我们第五次坐底时,还发现了海底有水螅。它的外形像朵花儿,又像小小撑开的伞,轻轻的摇曳在海底。我再次取得了海底沉积物和水样。当我们完成最后一次坐底,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两点,到了我们预定返航的时间,就这样,带着一丝疲倦,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我们开始返航,下午六点, 蛟龙 号稳稳地回到母船向阳红零九号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