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传承而精彩,在“时代记忆·非遗地图”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时代匠人们用自己独特的技艺展示着非遗文化的魅力,践行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本期非遗传承匠人:李景洲,为“时代记忆·非遗地图”平台合作匠人——
李景洲,男,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年5月出生,河南省登封市人。现任嵩山古陶瓷研究学会会长,登封窑陶瓷博物馆馆长,中国民协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河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高级手工艺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5月参加工作,年6月至今在登封窑瓷苑科技有限公司担任陶瓷技艺总工,年6月至今兼任郑州市登封窑陶瓷博物馆馆长。
一件件精美的瓷壶,不仅能沏出回味无穷的茶品,在每一把壶里都蕴含着一个故事,凝结了手工艺人们的智慧和心血,看似平常的一把壶,它可以很朴素,也可以很奢华,让人们真正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滋味,这也许这就是陶瓷艺术的所带给人们的独特魅力。
陶瓷,英语为china。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年的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古人称陶瓷为瓯,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陶艺,广泛讲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陶瓷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它与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等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比照关系。
陶瓷艺术在中国发源年代久远,样貌繁多,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的陶瓷艺术一直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而在中国最富代表性的陶瓷产地当属河南登封窑。
“登封窑”始烧于隋、唐,衰落于金、元,北宋达到其全盛时期。登封窑历史悠久,工艺精道,品类丰富,装饰独特,是北宋中、早期的贡窑之一,是中原地区民窑系最具代表性的窑口之一,也是北宋时期陶瓷装饰的集大成者。在今河南登封曲河,故名“登封窑”。
“登封窑最大的特点,不仅是历史悠久,工艺精良,品类丰富,纹饰独特,而且长达多年始终在民间星火相传未曾间断,脉络清晰,为中国陶瓷史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李景洲说道。
他从事嵩山古陶瓷研究工作30余年,对历史名窑“登封窑”进行研究、保护、传承、恢复和开发,使失传达千年之久的登封窑历史名瓷白釉珍珠地划花得以恢复,填补了郑州及河南的一项陶瓷文化空白。
在传统“白地黑花”瓷的基础上,李景洲把传统水墨画的技法运用到陶瓷装饰上,创新出了登封窑新品种——登封窑“水墨瓷”。利用登封丰富的嵩山麦饭石资源,开发出了陶制麦饭石系列产品。现已取得水墨瓷和陶制麦饭石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在陶瓷制作和装饰工艺上,有着较深的积累,为“登封窑”这一历史名窑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年至年,先后发现了登封窑白坪遗址群和登封窑前庄遗址群,撰写两篇调查报告,并以此确认了两处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登封白坪钧瓷窑遗址调查简报》发表于《中原文物》年04期,《登封宣化唐宋时期瓷窑遗址调查简报》发表于《中原文物》年02期。
在年8月,他的作品“白釉珍珠地划花双虎纹橄榄瓶”获第五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年9月,作品“珍珠地划花和谐图橄榄瓶”首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银奖;年10月,作品“白釉珍珠地划花和谐瓶”获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银奖;年12月18日,作品白釉刻花瓶获第九届中国陶瓷艺术设计与创新评比河南陶瓷艺术大赛金奖。
于年发行登封窑纪念邮票1套;编著了陶瓷专著《中国登封窑》(文物出版社年10月出版),参与了《中国古瓷窑大系中国登封窑》(中国华侨出版社年4月出版)编著工作。参与创立了珍珠的陈设瓷器河南省地方标准,并获评河南省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年度先进工作者。
年5月,李景洲被文化旅游部认定为“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年10月,被郑州市政府授予“国家级领军人才”称号;年10月,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历史名窑恢复与发展贡献奖”荣誉;年12月,被河南省文化产业协会授予河南文化产业先锋“豫匠代表人物”称号。
李景洲老师在陶瓷艺术的道路上耕耘数十载,充分地融合了窑火与泥土艺术相互碰撞的魅力。
中国的便是世界的,他要做的,就是让登封窑陶瓷真正地走出国门,从而使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领略到中国非遗文化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