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极具挑战的2020年水泥行业有七点值得关
TUhjnbcbe - 2025/7/19 16:25:00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年,水泥行业迎来辉煌的一年。产量方面,截止到11月,规模以上企业水泥产量21.3亿吨,同比增长6.1%;利润方面,前三季度国内水泥行业实现利润亿元,同比增长25.3%,比整个工业增速高27.4个百分点,业内专家预测,年全国水泥行业利润总额有望达到亿左右,创下历史新高。

水泥行业量效齐升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错峰生产常态化、环保限产加剧、基建房地产行业的有力支持以及行业自律意识的提高等诸多原因。展望年,“十三五”规划进入最后一年,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互联网发展同步推进,新时代浪潮下的水泥行业将迎来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之年,一些现已存在或正在萌生的行业现象将为未来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错峰生产进入最后一年

国内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始于年,当年3月份两会期间,针对全国雾霾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提出了一个“关于促进构建北方四省一区(黑、吉、辽、蒙、冀)水泥和采暖错峰生产协调机制的构想”的提案,并得到全国政协新闻出版界的几十位委员的联名支持。这份提案强调治理雾霾与化解产能过剩并重,核心内容是建议促进构建“北方四省一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水泥和采暖错峰生产协调机制”。

随后的年底,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以及后来加入的新疆地区,第一次计划安排了集中的冬季错峰生产。同年12月,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天津、北京地区水泥企业在水泥协会组织下召开泛华北地区错峰生产座谈会,错峰停窑区域进一步扩大。年11月,工信部和环保部联合发布错峰生产通知,停窑范围包括东北、华北、西北、河南和山东15省,北方十五省概念逐渐形成。

随后错峰生产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常态化趋势,地域由北方十五省扩大到国内大多数省市,时间方面从冬季采暖期扩展到春节期间和酷暑等时节。不可否认,错峰生产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内环境压力,而同时也客观上缓解了国内水泥产能过剩问题。

不过,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年将成为在水泥行业推进错峰生产的最后一年,水泥行业也将迎来“后错峰生产时代”。

从水泥行业现状来看,错峰生产在部分省市客观上已经成为调节水泥市场供需的重要手段,为维护水泥市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年这一状况还将持续,而与此同时,水泥行业应该在化解产能过剩,稳定行业效益方面实现新的突破,错峰生产“依赖症”并不利于水泥行业的长远发展,提前布局“后错峰生产时代”是行业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如何维持行业良好态势是关键

中国人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水泥行业自从年经历行业大低谷之后,从年下半年开始,至年已经三年时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加之环保限产以及行业自律的影响,水泥价格逐步攀上高位,行业利润连续创下历史新高。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分析认为,年全国水泥行业利润将有望达到亿左右,创下历史新纪录的同时,更是在利润率方面将钢铁、陶瓷、玻璃等传统行业远远抛在脑后。

踏入年,水泥行业是否还能保持良好的利润增长态势呢?总体来看,目前维持行业良好效益已经成为不少大型水泥企业的发展共识,不过由于国内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环保限产措施由“一刀切”逐步调整为差异化停产,同时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客观因素影响,水泥行业要维持当前的行业效益并非易事。

在年,贵州水泥行业崩盘可以给行业一些警示。贵州之所以成为全国水泥价格洼地,较大的原因在于前些年大规模基建消耗了未来市场空间,导致如今水泥需求缺少有效支撑。年,对于水泥行业而言,将是极具挑战的一年,找到更有效的方式保持行业良好发展态势尤为重要。

产能置换或将迎来新的变化

水泥行业现行产能置换政策源于年最后一天。当年,在《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工信部产业〔〕号)即将到期前,工信部《关于印发钢铁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工信部原[]号)对其进行修改,业内惯称为“产能置换新规“。

“产能置换新规”规定1、允许水泥行业跨省置换;2、水泥行业产能置换比例方面,环境敏感地区按照1:1.5执行,非环境敏感地区按照1:1.25执行。从上两部产能置换政策出台的时间间隔来看,年产能置换政策或迎来新的变化,近期业内也有相关风声传出。

产能置换是政策层面去产能的重要手段,12月7日,发改委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投资法规执法检查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出依法集中疏解治理一批投资“堵点”,围绕行政审批、政策落地、建设条件落实等方面解决一批难点问题,提振社会信心,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挖掘扩大有效投资空间,进一步稳定投资运行。由此来看,跨省产能置换大概率还会延续。

另一方面,水泥行业当前产能过剩问题依旧严峻,切实推进去产能势在必行。因此,在疏通投资堵点的同时,加大产能置换比例同样重要。现有置换比例适当提升,环境敏感地区执行1:2的置换比例,非环境敏感地区执行1:1.5置换比例,比较符合水泥行业去产能要求。

另外,鉴于“僵尸产能”参与置换,导致水泥行业去产能效果打折的情况,通过政策手段定义“僵尸产能”,并且严禁“僵尸产能”置换,有望成为接下来产能置换政策修订的重要内容。

智能化建设依旧是行业热点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规划的持续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箭在弦上。水泥行业近年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的大背景下,逐步走出-年的行业低谷,水泥价格持续保持高位,行业利润连年创下新高,但是亮眼的数据背后,水泥行业仍然需要补齐能效、环保、安全生产、绿色矿山、职业病防治等等方面存在的短板,而智能化的推进将有望为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全新的突破点。

近年来,从泰安中联百人工厂到全椒海螺智能工厂,水泥行业智能化趋势日盛。从上述两家智能工厂的实际来看,智能工厂在降低水泥生产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劳动强度、提升生产线运行稳定性以及职业病防治等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去年12月28日,宜昌红狮正式投产。作为红狮水泥耗资18亿元打造的智能化生产线,配套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项目,生产线配备先进的专家优化控制系统以及部分生产缓解采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生产线集合国际先进技术,数字技术与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台设备深度融合,人数编制93人,能耗、环保排放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行一流水平。

未来,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生产将成为进一步加速水泥工业技术升级的关键。年,水泥行业智能化趋势有望进一步加快,并涌现出更多的智能化工厂和相关技术方案。

矿山治理刻不容缓

业内专家曾表示,当前水泥价格较高,水泥企业利润大幅增长,但这仅仅是表象,当前水泥企业获取的利润并不是真正的利润,准确来说并没有完全扣除企业在环保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成本支出,其中矿山治理问题又尤为明显。

过去国内水泥需求高速增长,水泥行业规模扩张迅速,导致不少水泥企业过于注重眼前利益,未能同步做好矿山修复工作,矿山治理成为水泥企业环保工作的一大短板。上述业专家直言,现在的情况是,部分水泥厂如果算上矿山修复应该投入的成本,已经成为实际上的负资产企业。

年6月,自然资源部关于发布《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等9项行业标准的公告。其中,《水泥灰岩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对水泥行业普遍关心的何为绿色款山、如何建设绿色矿山等问题进行了回答和指导。同时这是第一个国家级的行业标准,填补了国内外关于绿色矿山国家级行业标准的空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到了年,各省相继出台绿色矿山管理办法,加大绿色矿山建设力度。12月24日,自然资源部公示“年度绿色矿山遴选名单”海螺、金隅、冀东、天瑞、中联、天山、红狮、南方、山水、华新、台泥、华润、祁连山等国内大型水泥企业总计处矿山入选。不过相较于全国水泥行业而言,处绿色矿山还远远不够,年国内水泥行业绿色矿山建设有望实现新的突破。

重污染天气差异化停产或成常态

近年来,水泥价格高涨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重污染天气管控带来的供给受限。以年的河南为例,去年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中旬,河南水泥价格连番上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连续九天发布调价函的情况,究其根本原因,重污染天气治理期间要求送水泥熟料生产线以及粉磨站大规模停产是其重要原因,加之供给集中爆发,水泥一度供不应求。部分地区水泥价格高达元/吨以上。

随后河南省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向河南省人民政府报送《关于水泥行业执行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II级)中有关问题的紧急请示》,提出考虑全行业水泥磨机全部都是密闭生产,不会造成粉尘污染,建议在重污染天气橙色(II级)及以下预警期间,允许全省水泥行业水泥磨机生产运行,该意见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

此外,为加速水泥等行业绿色发展,11月22日,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绿色发展评价成果应用的通知》对水泥行业要求如下,南阳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孟电水泥有限公司、洛阳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新安中联万基水泥有限公司、洛阳黄河同力水泥有限公司、安阳中联水泥有限公司龙安分公司等6家企业获得应急管控豁免权。

11月12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年度绿色环保引领企业名单的公示》,即日起至11月18日,河南省对40家年度绿色环保引领企业名单进行公示。其中上榜的水泥企业分别是:天瑞集团郑州水泥有限公司,登封市嵩基水泥有限公司,登封市宏昌水泥有限公司,天瑞新登郑州水泥有限公司,南阳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凡绿色环保引领企业,不再参与错峰生产和黄色及以下污染天气管控。

除河南以外,河北、天津、河南、江苏、四川、山东、山西、四川、贵州等省市也各自出台了自己差异化错峰生产计划,对实现超低排放或环保治理突出企业适当免于错峰生产,“差异化”管控正在成为水泥行业常态化现象。

不过目前来看,在相关制度建设方面河南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年随着错峰生产进入最后一年,差异化停限产有望进一步完善,更多的省市可能出台与河南类似的环保政策。

反垄断之剑依旧高悬

去年4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发文《关于召开建材领域垄断行为告诫会的通知》(反垄断调查89号)。《通知》强调,近年建材领域垄断行为时有发生,召开此次告诫会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通知》点名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冀东水泥、华润水泥、华新水泥、山水水泥六家水泥企业参加告诫会。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该次告诫会意义在于给水泥行业敲响了警钟,举起了“达摩克利斯之剑”,最终如何认定取决于具体企业经营过程中是否确实涉嫌垄断行为。

近年来,国内水泥价格大涨,外界尤其是下游混凝土等行业频频质疑水泥行业存在垄断行为。年5月22日,华商报A04版报道陕西多家水泥企业两年内同时涨价13次,涉嫌垄断。5月24日,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多家水泥企业在同一时间按照同一幅度上涨价格,从行为的外在表现看,存在违反《反垄断法》的可能。

目前来看,国内水泥行业是否存在垄断行为尚无定论,不过水泥行业近年来存在的一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迫近垄断红线,水泥行业应该引起重视,避免垄断行为的发生。

此外,《禁止垄断协议暂行规定》《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暂行规定》《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暂行规定》三部反垄断法配套规章已经于去年9月1日正式实施,加之相关部门已经明确表示将加强建材等行业反垄断调查,年水泥行业反垄断恐怕还将继续,水泥行业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垄断行为的出现。

来源:中国水泥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极具挑战的2020年水泥行业有七点值得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