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支出被低估?-华尔街见闻
通常对于正在经历快速发展的国家,消费占GDP比例较低并非异常,但中国34%的消费占比之低,史上罕见。而这种情况的另一面就是极高的投资占GDP比例。野村证券汇总了几个亚洲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的投资占GDP比例变化情况,如下:人为压低利率是造成中国低消费占比的*策原因之一;通过人为压低存款利率低于真实通胀率,实际上是惩罚了储蓄的家庭。低利率也逼迫家庭储蓄者寻找其他替代投资,其中很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投入到房地产开发中。1月结束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被批评缺乏实际行动,尤其是利率自由化方面。法兴的姚炜对此评论:稍微令人惊讶的是,整个工作计划没有提到利率自由化一个字,而除了加强监管保护个人投资者的寥寥几句外,几乎没有存款保险制度的痕迹。关于中国消费占GDP比例,巴克莱资本*益平为首的团队做了研究,结论如下:我们的分析发现中国消费被低估。消费支出总计平均被低估5.7%,消费占GDP比例被低估3%。而低估程度在2009-2010年大幅上升。我们认为大部分未被计入的消费支出来自于高端消费市场,隐藏的家庭收入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部门。巴克莱的分析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与官方GDP数据中消费支出增速的背离开始如上图,直到2000年,零售总额增速慢于消费支出。但2000年后,这种关系反过来了。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零售总额增速快于消费支出,平均达4.1%。这一差距在2008年扩大到7.6%,2009年为5.9%。巴克莱资本认为:尽管这两者定义不同,但两者的组成有大量重复。仨月80%的社会零售总额被计入消费支出,构成了60%的消费支出(按GDP口径)。剩下的40%大部分由服务产品构成。那么根据上图数据,可以得出服务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为1.4%,且在2008年和2009年,服务消费支出增速为负。这明显有违现实情况。因此巴克莱资本认为官方GDP数据中的消费支出被低估,通过结合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王小鲁的报告(该报告指出中国的收入分配比官方数据显示的要不公的多,中国经济规模本身也比想象的更大),建立模型做了情景分析假设,得出以上结论。然而即使如此,中国的消费支出占比的官方数据和巴克莱模型计算出的数据,在世界银行的各国家庭部门消费/GDP比例对比如下:原文刊于FT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华尔街见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