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公车拍卖降温 官员称没豪车人们不感兴趣(图)
拍开始后两小时,有一辆车收到过百次报价;充分竞价的结果是成交价更高,可更好防止车辆贱卖。”
除了中央公车拍卖,“成交率”和“溢价率”如何达到比较合理的水平也是困扰地方*府的难题。
一位业内人士对新京报介绍,车改后对车辆的处理令一些地方“头疼”。究其原因,地方*府希望公车拍卖更加规范。但是在拍卖中,确实出现一些由于程序没有规范到位而产生的“串标”现象,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4月24日,陕西省级机关第一批109辆公车通过络拍卖。这是在中国启动公车改革后,省级公务车首次登上络平台,被称为“中国公务车络第一拍”。这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公车拍卖由传统拍卖方式垄断的局面。
陕西省公车改革在2014年下半年启动,也是国内首批改革方案获批的省份之一。在公车处置工作启动后,西部产权交易所被指定为委托处置单位。
西部产权交易所副总经理王俊锋介绍,车改启动后,他们就建议陕西省车改办和省财*厅采取电子竞价的方式。最终通过“反复论证”,这个提议被采纳。
陕西省公车改革办副主任王宏生曾表示,通过络拍卖公车的想法就是要“公开透明,国有资产不要贱卖”。
王俊锋回忆道,络拍卖的初衷就是达到“公平、公开、公正”的目的。以前在拍卖中,总是有人想走后门,络拍卖使规则透明了。
让王俊锋记忆深刻的一个细节是,此前拍卖消息一出,许多人就通过各种渠道打听,都想挑一辆好点的车。王俊锋表示,拍可堵住各种暗箱操作的可能性。车辆信息在上充分披露,竞买人报名、交纳保证金和报价的整个过程全部通过上公开,没有人为干预。*府部门对这种拍卖方式非常欢迎,他们也觉得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