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在知识产权“保驾护航”下,确保了其优势市场地位和持续收益,继而向周边和全世界传播他们的文化“软实力”。而相对来说,我国的文创产业方兴未艾,我省的文创产业还在蹒跚学步,更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致使河南文创产业陷入缺乏特色、相互抄袭模仿、同质化严重的“怪圈”。通过*策引导扶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与优秀的文化创意、现代科技融合,培养文创人才队伍,设计生产出富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并通过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和运营,才能提升和优化河南文化创意产品的内涵和结构,拉动消费升级,对建设文化大省和知识产权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andCreativeIndustries(CACI),简称为文创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产业。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将文化创意产业界定为“来源于创意或文化的积累,通过知识产权的形成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行业”。
传统文化,在一定意义上也叫“传统知识”(TraditionalKnowledge,简称TK),是传统部族在历史漫长的生产生活和知识创新过程中孕育、传承而成的习惯、习俗、记忆、知识和符号,比如饮食、服饰、戏曲、文字、民俗、图腾等,是一个族群区分另一个族群的重要识别标志,它为人类社会发展以及在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下可持续传承和繁衍提供了技巧和经验。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日内瓦召开“知识产权与传统文化”圆桌会议,正式启动传统文化保护。第二年,WIPO成立了“知识产权与遗传资源、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学艺术的*府间专门委员会(简称IGC),认定传统文化具备了通过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保护的可行性。文化创意的核心动力来源于创意,它是原创的想法、点子、思想、思维、表达、想象甚至灵感,如今已经被业内浓缩为时髦的符号:IP。一个好的IP、可能救活一个企业,一个好的创意,可能催生一个新兴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通过电影、动漫、游戏、服装、饮食、工业设计、旅游手工艺品等具体表现载体,在知识产权保护下,可以形成巨大的商业市场规模,其潜移默化中融入的价值观、荣辱观、道德取向、生活方式等,可能会成为一种文化潮流,影响一代人甚至数代人,成为一个国家不可小觑的“软实力”。本课题根据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行业的关系,绘制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图。见图:
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图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给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取之不竭的营养。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都纷纷出台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扶持*策,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特色,嫁接数字化高新技术,吸引汇集投资资本,大力发展电影、电视、动漫、游戏、音乐、知识付费等文化创意产品,促进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引领全国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龙头地带”。而河南作为历史积淀丰厚的文化资源大省,无论从产业*策和体系的建立、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还是文创人才的培养和集聚、文创产品开发的创新和品种,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营水平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尚还处于起步阶段,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属于跨领域、跨产业、跨部门的新兴产业,并不断向着不同的行业、领域进入融合,因此,我国至今没有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明确的单独的分类。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要求:文化创意产业一般由文化旅游部门将其作为“文化及相关产业”进行统计。
本课题综合有关部门*策及目前产业发展惯例,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传统文化艺术创意、工业设计创意和数字高科技创意等三大类。传统文化艺术创意在我国,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戏曲、雕塑、武术、陶瓷、饮食、传统手工艺等,类似于我国文化旅游部门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部门按照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传统知识,两者范围绝大部分是重叠的;其次,文化创意还包括工业设计创意,这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产品终端体验用户将文化创意理念融入工业设计的一种潮流,符合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时尚而富有人文气息、人文关怀、人性化体验的工业产品,会拉动和激发人们的消费升级。据美国工业设计协会测算,在工业品设计上每投入一美元,就可以带来美元的收益。工业设计包括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建筑设计、环艺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UI设计(软件人机交互界面)等;更值得人们
近年来,随着“文化强省”建设的不断推进,河南省*府、有关部门也曾出台了一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策。河南省提出“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初步形成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布局科学、产业发展集聚、产业竞争优势明显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和新的战略支撑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高于全省GDP的平均速度,主要发展指标和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但事实却是以上目标大多都未实现,或者勉强在“统计数据”上实现。比如年全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29%,而河南连续多年徘徊在3%左右,从年以来一直低于全国。见图4:
河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图4数据来源:河南省*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年《关于推动我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尽管全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目标明确,但作为落实规划和战略的中间力量、市级具体的产业实施*策“实锤”迟迟未见出台落地。而沿海与甚至周边省份、省会城市却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年月日即新年的第一天,陕西省委办公厅就转发了五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当年,省会西安市委市*府制定出台了《补短板加快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策》,从土地、税收、资金、人才等多个方面明确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具体支持措施;该市从7年开始就每年拿出亿元支持文创产业;西安市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协会,组建了规模为5亿元的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形式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年7月25日,石家庄市*府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设立0万市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成立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评估委员会,全市每年谋划个投资超0万元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各县(市、区)每年谋划-2个投资超千万元的文化项目,提出力争到年,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5个,打造省级优秀文化企业0个,培育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0个,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
此外,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苏州、顺德等凭借中心城市雄厚的招商实力、完善的投融资体系,打造文创产业完善的投资链条,吸引国际创意设计巨头投资兴业;北京市在北京银行、华夏银行、杭州银行等设立了专门支持IP文创的事业部;仅华夏银行就设置了“文化艺术产业基金”、“新闻出版产业基金”、“文化旅游产业基金”、“艺术品交易产业基金”等四大基金,基金总额度亿元,每只基金额度00亿元。深圳、上海、武汉已获全球创意城市“设计之都”称号,苏州、顺德设立了“市长工业设计奖”,占据了创意产业发展先机,这对地方吸引项目、人才、资金等产业发展要素、加快知识产权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相比之下,河南上下对文化创意产业在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定位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发展的决心、措施、魄力和力度都明显不足,连省会郑州、传统文化资源丰厚的洛阳等国家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都没有文化创意产业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品结构调整的战略地位,没有出台相应的人才、资金、项目具体扶持*策,其他城市的决策层就更鲜有文化创意的战略和*策了。
4.2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河南在传统工艺美术领域,不缺乏丰厚的历史底蕴,优秀的文化传承人才,如少林武术、陈氏太极、钧瓷、汴绣等产业,不乏有一定研发生产实力的文化企业、国家顶尖级的大师、行业领袖。但空有传统文化,却缺乏“创意”。就拿旅游纪念品来说,无论郑州少林寺、开封清明上河园、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等人文景观,还是洛阳白云山、焦作云台山、安阳太行大峡谷等自然景观,都是名声在外,但却很少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富有地方或景点特色的旅游工艺纪念品。这里面除了开封可以买到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汴绣、木版年画、花生糕等旅游纪念品和休闲食品外,大多外地游客来到河南旅游,几乎只能买到千篇一律的从江浙小商品市场批发来的吊坠、手镯、钥匙扣、望远镜、塑料玩具、电动玩具等小商品,富有文化创意的旅游工艺品非常匮乏。
美国、日本的历史比较短暂,贫乏的IP创意,“逼迫”他们只能开动魔幻的超级想象力,去“无中生有”创意出《奥特曼》怪兽、英国《小猪佩奇》、美国《超人》《阿凡达》《头脑特工队》等科幻故事和动漫形象。而河南却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吃”。缺乏与工业设计、数字高科技创意融合的团队、缺乏文创投资商,缺乏能将IP转化为文化作品的高科技数字制作人才,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许昌禹州有大小厂家60多家,拥有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传统工艺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等5人,专业人才不能说缺乏,专业造诣不可谓不深厚,然而近万人的钧瓷产业人员、几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年销售额也仅0亿元左右,可能抵不上一部动画片、网络游戏一年的销售收入。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欲问天下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许昌、洛阳是三国故事的发源地和主战场之一,流传着大量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说。然而,我们的文创局限于复古一座三国城市许昌、修修补补洛阳一座埋葬关羽首级的关帝庙,其收益几乎单纯依靠门票收入。而日本游戏公司年以三国故事背景推出的大型线上游戏《全面战争·三国》,上线短短3天面向全球就发行卖出百万玩家,每份STEAM帐号元,回收2.68亿元人民币。可见,挖掘河南丰富的传统文化“宝藏”,利用现代文化创意来讲述好河南传统文化好故事,依然任重道远。
4.3数字高科技创意领域创新乏力
文化创意产业是典型的‘头脑产业’,更多依赖个人IP创意及才华,没有高素质的创意人才,文化创意产业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据统计,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员达到40万人,大多是从事制作、营销、市场推广等辅助岗位人员,真正具有创造力、表现力的高端设计技术人员仅有3万余人。而纽约的文化创意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2%,伦敦为4%,东京为5%,而我国目前只有%。河南文创产业人才数量占比应该在百分之零点几,差距悬殊。
由于长期市场竞争形成的区域产业分工,河南目前形成了装备制造、食品、新型材料、电子、汽车等五大主导产业,并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在拿当前文创产业最活跃的数字高科技创意行业来说,河南在这一产业领域基本属于“缺席”状态。艾媒报告提供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是国内数据高科技文化创意领域最权威的报告,该报告跟踪研究涉及企业和品牌包括腾讯游戏、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