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与登封一中的百年缘份
我家与登封一中的百年缘份
王振山
中岳嵩山主峰峻极峰北麓,风光旖旎的纸坊湖畔,座落着一个小山村。纸坊湖的主要源流勺河紧傍村南流过,故小山村得一雅号“登邑水三官庙”。这,便是我的故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三官庙村曾两度因“一块石头砸开哲学大门”而名噪一时,享誉全国。尤其是一九七一年六月中旬,署名“中共中央*校”的《毛主席哲学思想照亮了山村》一文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以后,三官庙村一时间又成了闻名于世的哲学圣地。在三官庙村,倘若要寻找与登封一中三代结缘的人家,恐怕是非村西头我们王家莫属了。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先父王鸿业(---)就考入登封一中的前身,登封联合中学师范部,毕业后曾参加八路*皮定钧部下属的区干队,登封解放后历任村财粮委员,白沙水库工地登封干部伙房司务长等职;一九五二年响应国家号召,转入教育行业,先后在城关镇东张庄小学,宋村小学和唐庄镇三官庙小学,屈村小学,冯沟小学和老范庄小学等校任教。我在"十年浩劫”期间初中毕业后,不得不回乡务农,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九七六年夏,我被指派到唐庄初中任民办英语教师。从一九七六到一九八五这九年间,我边教边学,先后自学了高中英语教材一套,大专英语教材三套和本科英语教材一套。一九八五年夏,我以总分全县第一,专业课(精读)全省第一的成绩考入河南教育学院外语系首届“大专起点二年制本科”班。一九八七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登封一中任教,直到退休。有人说,我的想法跟一般人不一样;其实,我只是不谙世事,不随大流,一生都有自己的坚守而已。在登封一中任教的二十多年里,我一直坚持探索自己在一九八四年独创的“三自一高”英语学习模式。除了在课内外学习模式上有独特的创新外,从一九九二年到二零零四年期间,我还先后在河南、北京、陕西、山西、吉林等地多家出版社出版了包括英语语法,初高中英语教材同步辅导和中高考冲刺英语总复习等三大系列共五十五部专著,作为“三自一高”英语学习模式的专用配套书籍。除英语教育著作外,我还出版过一部名为LEGENDSFROMSHAOLINTEMPLE的译著。这是一本英汉对照少林文化国际宣传推广读本,中文书名为《少林寺传奇》。其实,这本书的出版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少林寺决定投资十三万人民币,出版一部向海内外推介少林文化的中英文对照读本。首先,少林寺流通处委托中国作协会员、时任登封市作协主席的甄秉浩老师写出中文稿件,并付给他一万六千人民币,托他到河南人民出版社联系翻译及出版事宜。甄老师本来想请出版社领导帮他联系郑州大学或河南大学的教授来翻译,但河南人民出版社译文处处长,曾任河南大学外语系系主任和*河大学副校长的马怀松教授看了中文稿件后告诉他,你这稿子内容有不少佛教典故和偈语,外语老师看不懂,需要经常找你请教。你还是回登封,到登封一中去找王振山老师,他离你近,找你很方便,也完全有能力帮你做好翻译。甄老师找到我,转达了马处长的话,把中文稿件交给我并承诺该书出版后付给八千人民币翻译稿酬。时间紧迫,女儿也帮着我开始了翻译工作。三个多月昏天黑地的笔耕之后,终于翻译完了。孰料世事无常,我们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坏消息就到了。甄老师告诉我们,由于马上要举办武术节,少林寺出资四十万人民币。少林寺没钱了,书暂时出不成了,啥时候有钱再说。我们与少林寺和尚素无来往,也没有任何其他信息来源,只得在黑暗中苦等。大约一年半后,更坏的消息来了。甄老师由于常年熬夜编书,积劳成疾,竟扔掉手中如椽之笔,褪去头上中国著名少林作家的璀灿光环,拂袖西去。为甄老师的不值,也为我们自己的不幸与无奈,我们觉得好像再次墜入了黑暗的深渊。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大约半年后,河南人民出版社理论处给我来电,称河南省委宣传部为推进少林文化走向国际的大战略,下拨资金,资助出版社出版新书;出版社已将LEGENDSFROMSHAOLINTEMPLE一书纳入年度出版计划,并要求最好能在书中插入一些少林寺壁画的彩照。接电后,我马上去找嵩管委老领导王志周主任,并通过他向嵩管委宣教科购买彩照十二张。该书出版后,出版社给我们结算稿酬两千四百人民币,刨去购买彩照花掉的五百元及来往出版社路费,我们实得约一千八百人民币。又过了半年多,我才托人联系上了少林寺流通处的当家和尚。从他那里,我们才弄清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并由他当场拍板,少林寺收购了出版社库存的所有LEGENDSFROMSHAOLINTEMPLE存书。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英合编高中英语新新教材投用之后,我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其中两本教材存在严重编写质量问题。按照国家关于出版业产品质量法规,每万字只允许有一个小错误。而我在这两本教材中发现的错误均远超这一标准。于是,我马上撰写了标题为《中英合编英语新教材质量堪忧》的批评文章,通过邮局寄给国家新闻出版署机关报《新闻出版报》社。大约一周后,报社给我寄来稿费50元。几天后,我又收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室的道歉并索要详细教材错误资料的信件。但诡异的是,报社一直未给我寄送样报。三次写信催要无果后,我到郑州河南教育社一朋友处才查到该文发表于年6月16日第三版。遵照学校领导教学工作安排,我仅带过一九九五和一九九六两届高三,但这两届我所任教的班级高考英语成绩均为当年全校第一;尤其是一九九五年,我所任教的三五、三六两个班高考时英语上线七人,而当年的两个复习班英语才上线五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个担任市委领导且主管教育口的老同学向我表示,可以帮我转到我想去的市直局委工作。这在当时是很多教师做梦都想干的美差,但我听后却淡淡地说,我只想把英语教好,其他都没兴趣。我一生与优秀教师称号无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曾两次获得县级模范教师证书,可惜都被我当废纸为儿女们包书用了。我是登封一中退休教职工中为数极少的非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之一。近来,我一直在琢磨怎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