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登封红色故事我的恩师李文正
TUhjnbcbe - 2021/7/3 15:35:00

登封教育发布

*策、育儿、入学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登封教育发布推出“登封红色故事”专题系列,用本土红色故事,激励教育青少年进一步学习革命历史。

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今日推出——

我的恩师李文正

我的恩师李文正年7月出生于登封市东白坪村。他的父亲李希贤是一位私塾老师。恩师自幼受书香门第家庭熏陶,学习勤奋,天资聪敏,有较好的古文功底。年考入登封县立初中师范班就读。其时正值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日战争,县立初中在地下中共*员李仲敏等同志领导下,研读马列主义,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年9月与许多进步师生一道加入中国共产*。回乡后以教师为职业,以东白坪小学为基地,在白坪箕山一带发展*员,扩大*组织,并与年2月代表白坪地区两个支队出席中共登封地下*在袁桥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我于年秋就读于东白坪小学三年级,亲自聆听恩师教诲,耳闻目睹恩师的一言一行,给我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振奋民族精神〓宣传救亡图存

当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但在地处偏远的登封却信息闭塞,百姓尚在朦胧之中。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人,像窃得火种的普洛米修斯,把火种播向嵩岳大地。此时恩师一面组织老师们上街刷写大幅标语:“还我河山”、“抗战到底”、“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一面给同学们讲解前方战况。我清楚地记得他手拿报纸给同学们念:“台儿庄大捷”、“淞沪之战”和“我去慰问伤兵”等文章,借以提高同学们的爱国热情,激发同学们的抗日斗志和决心。特别在那纪念周会上他声情并茂地讲述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和日本强迫清朝*府割地赔款的近百年侵华史,更给同学们心灵上埋下了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深深仇恨。

由于恩师和众多中共地下*员的共同努力,登封的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共同促成了年7月7日抗战一周年的登封县城万人抗日兵团大检阅。致使国民*极右分子向上级汇报:登封红了半边天。

建*统战两手抓

毛主席曾经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敢于侵略中国,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当时国难当头,民族危亡在即,虽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但国民*极右势力猖獗,无疑使抗日力量形成内耗。鉴于这样的形势,更显得地下*员核心作用的重要。自登封地下*一大召开以后,白坪地区建立了两个支部。恩师和陈天佑分别担任二岚沟和煤窑沟两个支部书记。县委还委任恩师担任白(坪)马(峪)区委组织委员,在不到一年时间内,便在白坪地区发展*员近20名。

为了巩固宣传阵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恩师坐镇东白坪小学运筹帷幄,巧妙运用各种社会关系为中心工作服务。当年西白坪小学校长梁福临,是白坪梁敏之(县参议)的得力干将。恩师利用梁福临是地下*员张健仁姐夫的关系,把张介绍给梁福临。使张有机会接触梁敏之。梁张关系打通之后,张又引荐登封地下*县委书记贾谦益去见梁敏之。贾向梁进行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教育。梁在深明大义之后,开始远离国民*极右势力,为*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提供了方便。接着,通过地下*介绍,西白坪小学又安排了舞阳、偃师等地4名*员任教,占领了教育阵地。根据形势需要,恩师还把发展*员拓展到石门,骆驼崖等地。

有了梁敏之的庇护,国民*警察局几次到西白坪小学抓人,都被梁福临拒之门外。有一次特务向警察局密报:张健仁就在梁福林家中。警察持枪堵住了梁家大门。梁敏之闻讯赶到。他用长烟袋杆指着警察后生问道:“来白坪有何贵干?”警察答:“奉命来抓共产*。”梁接着说:“我是干啥的?白坪地区如有共产*还用你们来抓?”他转身对梁福临说:“去,去取几块钱来,送给他们回城路上喝茶吸烟!”警察们接过钱,无奈地离开了白坪。

由于恩师*建工作抓得好,为年皮定均率八路*来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打下了良好基础。

爱生如子育英才

恩师从教以后,为国事鞠躬尽瘁,为学生呕心沥血。我们白坪地区山穷水恶,加上国民*横征暴敛,许多百姓家无隔夜之粮。即使上得起学,也要一天三顿饭翻山越岭来回奔波。为了动员学生入学,恩师跋山涉水做家长工作。我本人入学就是恩师数次登门才被父亲同意的。

最让人感动的是两件令人意想不到的往事。

何根毅同学家住沙锅窑村,离学校三里多地,往返还要翻山过河。为了免去何根毅中午回家吃饭奔波劳累之苦。恩师出面动员离校近、且生活条件较好的同学董天佑带其回自己家吃午饭。年何根毅参加八路*随*南下,建国后在北京*区某部任职,回乡探亲经常给董带礼品,以表当年帮扶之恩。

东白坪村后湾的高林书同学,因家穷每天只吃两顿饭。中午放学就在距学校不远的柿树下坐一个小时再回学校。恩师知道后,动了恻隐之心,便想方设法帮助这个穷学生。为了让高林书吃上中午饭,他安排上三年级的高林书给一年级学生上课。这样,他就能和老师一块儿吃上学生家长送来的午饭。年高林书随皮部南下,建国后他任职于苏州*区。70多年过去了,每忆恩师之大恩大德,老人无不感激涕零。

与以上两位老人同样受益的,还有成都*区的刘贯三,武汉*区的姚天章。他们四人均身经百战,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走上了中国人民解放*中层领导岗位。

随着年事已高,几位同志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与日增进,对恩师的怀念愈加强烈。为了报答家乡,报答恩师,他们曾多次为白坪老区捐钱捐物,以支持老区早日脱贫奔小康。

虎口脱险去延安〓宝塔山下埋忠骨

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的反共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白坪地区的红色宣传引起了国民**部、三青团的高度重视。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组织决定让恩师赴延安学习。就在动身之前的5月15日一大早,县里的警察察荷枪实弹来到了东白坪村。他们一进村就打听李文正住在哪里?村里有两个叫李文正的。村北头的李文正是一个染匠,已去世两三个月。村南头的李文正就是恩师。一位村民指着村头搭有蓝布的门口说:那家就是李文正家。在染坊门口,李文富(李文正之弟)出门接待了警察。他先安排警察到饭铺吃饭喝茶,然后安排侄儿到村南李家去报信。恩师得信后与家人做了简单的话别,拿起行李踏上了去延安的路。

警察们吃饱喝足,李文富道出了实情:他的哥哥已经在两三个月以前去世,并要带领他们去看新坟。此时警察恼羞成怒,大骂李文富“混蛋”,我们找一个死人干什么?接着警察找到学校,又找到恩师的家,结果一无所获,把李希贤老先生带回县里。在警察局李老先生被多次酷刑拷问,仍然没有得到他们想知道的东西。后经本村保长找梁敏之周旋,花了斤小麦的代价才被释放。

恩师仓皇从家出走,按上级指定的路线在陕西耀县找到八路*办事处直奔延安。他被编入中共中央行*学院,与先期到达的登封同志傅一诚、叶西华等同志编到一个*支部,共同学习马列主义等课程。

由于国民*对边区的经济封锁,延安物资供应极为匮乏。不仅缺医少药,吃饭穿衣也成了大问题。在营养条件极差的条件下,恩师患上肝炎,后转为肝癌,与年7月病逝。由战友把他的遗体埋葬在宝塔山下,享年27岁。年春由河南省民*厅下文,登封县民*科在白坪召开村民大会,宣布李文正为革命烈士,家属享受烈属抚恤待遇。

烈士长眠圣地延安,父亲晚年念儿心切。年秋由恩师战友陪同赴延安欲搬遗骨返回故里。到延安后方知年胡宗南占领延安后吧烈士们的墓地全部铲平,使许多白骨露于荒郊。老人无奈,只好置买一块木板写了*牌带回白坪立了坟头,供家人清明节和十月初一祭扫。

斯人驾鹤去,浩气流人家。进入耄耋之年后,恩师的形象常使我萦绕于心,挥之不去。不得已写此拙文以作对恩师谆谆教诲之恩的补偿。

(中共登封市委*史研究室供稿)

登封教育发布

设计:艳菊

校对:亚博王娟

编审:李伟锋

投稿:dfjyfb

.
1
查看完整版本: 登封红色故事我的恩师李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