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成长专栏
自主参与、积极探索、无私分享、共同成长是“初心幸福教育之家”的“家文化”,也是促进成员归属感、凝聚力的基本途径。因此,本学期将进一步强化成员学校内部的落实机制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分享机制。“初心幸福教育之家”在各成员学校内部分享交流基础上,本学期共安排20次校际交流。
本次推送的是河南省登封市书院河路小学郭雪红校长在“初心幸福教育之家”4月3日“学校家文化建设与家校和合”校长工作交流会上的发言。
营造家文化磁场
对学校“家”文化的认识
1.家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家”是一个重要词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厚人而同厚家,厚家而同厚国”。将“家”视为生命的摇篮、生活的爱巢、避风的港湾,“家”的重要与美好,不言而喻。
家文化的核心就是爱,其核心就是责任。责任让学校文化有生命、有深度;爱让学校教育有活力、有广度。学校要成为师生温暖的港湾,教室成为师生幸福的源泉。
2.家文化的实质:
“家”美。家美不仅是在注重营造校园美的环境,更要引领师生用爱美化心灵,用良知净化心灵。
“家”和。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只有克己奉献、和睦相处,才会幸福美满。因此,“和谐和睦”“共生共荣”是校园“家”文化建设的目标,也是“家”文化的核心。传承“家”文化,就是要引导广大师生自觉把对家人的“小爱”扩展到对同事、对上级、对下属,乃至对“学生家长”的“大爱”,建立起“生活、工作、事业上互相支持”的亲密关系。
“家”暖。包容与尊重是家庭温暖的关键。包容,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尊重,是提升自信、赢得认可的金钥匙。在学校,分工、岗位各不同,每个人也都有自身的长处和短板。一方面,要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借鉴中,实现共同进步;一方面,尊重尊敬老同志,给实惠、给待遇、给关怀;同时包容激励年轻人,给平台、给机会、给帮扶,互相理解、将心比心,做好新老传承,以此传递温情与力量。
“家”兴。家文化要求人人扛起责任与担当。学校的发展进步,需要每名师生的积极参与和持续推动。引导广大师生不断增强主人翁责任意识,扛起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主动履职尽责,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开展家文化构建活动
塑造一个灵*,即学校是我家。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育人,为国育才。
锻造两个实力,即硬实力和软实力。
打造三个环境,即工作、学习、生活。
营造四个氛围,即爱、责任、亲情、成长的氛围。
“家”文化的营造与践行
对于我校来说,走过10年风雨兼程,紧紧围绕“发展依靠师生、发展为了师生、提高师生幸福指数”这一目标,营造团结互助、关心友爱、心存感恩的“大家”教育磁场。
家文化已经内化为一种信仰,时刻在温暖着、鼓舞着、激励着书小人。我们享受着“家美、家和、家暖、家兴”带来的幸福与美好。
“家”美。家美不仅是在注重营造校园美的环境,更要引领师生用爱美化心灵,用良知净化心灵。每间办公室、每一间教室就是一个幸福的小家,家名、家徽、家训、家风、奋斗目标构成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引领教师参加致良知学习,明心净心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并建设他人的心灵品质。
“家”和。家和万事兴。只有无私真爱、和睦相处,才会幸福美满。搭建文化平台,丰富师生生活,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组织开展各种有益师生身心健康、体现校园“和、美”家庭氛围的文体活动,提高师生艺术修养,促进身心健康。教师运动会、三八厨艺比拼、外出踏青、拔河比赛、每年教师联欢。
“家”暖。搭建爱心平台,传递组织关爱。为帮助困难师生渡过难关,我们支援救助困难师生家庭,做到“不让一名师生掉队”。让师生真实感受到在书小这个大家庭里的浓浓暖意。老师有病,班子必慰问;家中有事,班子必到。教师节人人表彰、新教师座谈会、最美教师、四有好老师、年度阳光教师等。
书小通过涵养阳光教育的温度文化,让校园每天都发生着幸福的事。每周一中午,韩玲玲老师总是把一个留守的小姑娘拉到办公室,给她梳头发、洗脸、洗手。暴雨来袭,男老师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拖移被淹车辆;乔老师的丈夫生病了,全校师生主动捐款救助;下学途中,学生遭遇车祸,赵忠权、王雪萍老师及时把医院……学校召开运动会,家长主动做志愿者;大雪过后,家长拎起扫把来到学校把学生进校路线和校园里的积雪清理得干干净净;亲子共读经典,家长学习会,家长志愿者早早来到会场服务……
“家”兴。家文化要求人人扛起责任与担当。搭建激励平台,激发活力动力。人人上好课,阳光习学课堂,新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引领课、青蓝工程等。立足于师生队伍建设,通过完善竞争上岗、创先争优等激励机制,努力为师生成长自我成长舞台。
家校和合育人
树立共同的教育理念
家长和老师,是最好的教育伙伴、孩子成长的同盟*,是志同道合的教育同盟。当您的孩子走进学校的那一刻,您和学校就成为了一家人,您和学校因为孩子而成为最亲密的教育伙伴。教育孩子,是学校与家长必须共同担负起的责任。咱们的孩子,咱们的学校,咱们携手共进,这既是教育文明的标志,也是孩子成长的必然选择。
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
1、健全组织,完善制度,确保家长学校运转。成立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每年重组家长委员会,构建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长合作委员会,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落实。建立和完善《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委员会职责》、《学校优质教育服务承诺制度》、《阳光家长评选》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探寻家校共育的基点和多维度合作,确保家庭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
2、组建队伍,配备教材,确保家教教学质量。家长学校校委会在选择师资上严格把关,力求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参加。不定期聘请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每年都会派教师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师资培训学习。教材是严格按上级要求,精心挑选订购,确保家教教学质量。
唱好“阳光家校四步曲”
学校做好学校做的事,老师做好老师做的事,家长做好监护人做的事,建立良性的亲师互动之概念,走出家校携手、共舞阳光、和谐共生的家校教育之路。
(一)多元的沟通渠道
我们创建五个平台,开通便捷畅通的交流途径,架起家校的桥梁,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家校不沟通,没法做事情。”
1.开好家长会。每学期进行2—3次,时间一般定在开学第一周、期中检测后和期末放假。我们重视家长会,对老师和家长分别有详细的要求,这样精心准备的的常规家长会,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达到互相交流,增进了解的目的。
2.开通沟通信箱及热线。建立“家教联系热线”,随时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和疑问。每月德育处及时给全校家长发校信通,提醒家长如果对学校的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请联系热线或者写信。
3.建立班级家长群。家长与老师的实时在线交流,解读孩子行为,解答家长疑问,在交流中分享育子经验,让不放心的家长放心,让放心的家长更放心。
4.家访。在家访时要求教师做到“两不”和“三要”。即:不告状、不指责和学生。要主动进行家访,要及时与家长联系,要与家长一起分析原因,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家访,充分和家长进行了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及在家表现,用自己的爱心换来了家长对学校的诚心。
5.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或家长问卷。通过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告知单向家长直接介绍家庭教育的方式、现代家教信息和学校工作新动向,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家长学校工作。安全工作、资助工作等方面也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家长了解*策。每学期末发放调查问卷,集中了解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表扬和建议,对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整理和反馈,促进学校发展。
(二)多层的教育活动
家庭教育最大的特点是身教重于言教。我们积极引领家长学习成长,让家长明白: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1.阳光父母成长学堂。学校成立了“阳光父母成长学堂”,定期组织家长学习,目的是让每位家长感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方法。每年的一年级新生开学后,我们组织召开《家校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明天而奠基》的讲座,使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明确教育方法,找到教育方向。对其他年级的家长进行《父母规》和《做智慧父母培养优秀孩子》的讲座,目的是引领家长把孩子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2.亲子共读。每周一,组织百名家长和孩子一起共读《大学》、《论语》,一起分享读书收获,这样坚持做了一年半,改变了家长和孩子,给孩子的成长营造了和谐的环境。
3.建立父母学习群。建立家长自愿读书群,定期组织家长谈体会,交流感悟。4月3日下午,在西阶梯教室里,跟随涌泉学院学习致良知的多位家长,进行了家校学习共同体《醒来》分享会。遇事的时候会想:教育的着力点究竟在何处?伟大民族复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么样的教育才能真正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提升自己的心灵品质,分清本末,才能正确引领孩子。
4.举行《父母规日记》百日践行活动。《父母日记》是家长用一百天的时间,每天对照10条庄重的承诺,进行总结和自省;每周召开家庭会议,父母孩子互相评分,实现和孩子共同成长。家长们每天写下的一篇篇日记,其实是在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也是一种通过自己的变化来传递正能量,去影响孩子。
(三)以特色活动融合家庭关系。
我们的课程体系中的校本课程,“三礼课程”,即一年级新生“入学礼”、四年级“成长礼”和六年级“毕业感恩礼”。这是一组前后关联、由浅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