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二)打通食品和造纸产业联系点,发展食品包装产业。着眼食品包装高端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建设临颍食品饮料包装专业园区,年产各类饮料包装45亿只、占全国市场的1/10,园区年营业收入近30亿元。
(三)打通食品与宠物饲料行业联系点,发展宠物食品。投资10亿元建成宠物食品科技产业园,引进美国嘉吉20万吨预混料项目,利用玉米提取淀粉和果糖后的副产品加工宠物饲料母料。
(四)打通食品与物流产业联系点,发展以冷链物流为重点的食品物流产业。发挥漯河四方通衢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全市国家A级物流企业24家,冷藏车拥有量占河南省1/4,9家企业上榜全国冷链物流百强,占河南省的2/3。
NO.7
贵州凯里——传统文化嫁接现代要素,苗绣产业焕发新活力
苗绣是苗族民间刺绣技艺,是苗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贵州凯里积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以脱贫为核心,以培训为抓手,以市场为目标,以合作社为落脚点,做大苗绣传统产业,在指尖上绣出一条发展产业致富的新路。截至年底,凯里市相继投入余万元,帮助17个村寨数千名绣娘对接时尚、对接电商,绣娘每年增收数千元。苗绣走出大山,站到了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前沿,成为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美丽产业。习近平总书记评价苗绣为:传统的也是时尚的,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
整合资源,带动抱团发展
年,凯里制定苗绣扶贫计划,培育发展特色手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通过“一带一,一带多”抱团式发展,辐射带动了更多村寨妇女参与发展刺绣产业。梅香村在*府扶持下成立刺绣合作社,经过三年发展,累计接到企业订单一百余万元,苗绣作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国外,绣娘收入达到三千元,有的近万元。随着订单量不断增加,梅香村合作社“一带多”,将多余订单分发给周边的凯棠、凯哨、养小等苗寨,带动了周围村寨妇女共同增收致富。
强化培训,提升自身水平
为解决刺绣因村而异,因家庭而异,因人而异,与市场接轨不畅的问题,凯里以刺绣合作社为基础,组织开展村寨培训、集中培训,提升刺绣产品标准化水平,更新绣娘发展理念。创新培训形式。针对苗族村寨的少数民族妇女文化程度较低、识字率低问题,制作凯里方言和苗语双版本苗绣视频教材;开展作品晒、比、评,调动绣娘培训积极性。丰富培训内容。邀请省级大师传授苗绣技艺,邀请企业负责人讲解市场需求,走进企业实地学习文化创意、电商经营、市场理念,不断提升培训针对性、实效性。截至目前,凯里市已培训各村寨绣娘3余人次,有效解决苗绣标准化难和绣娘市场观念缺乏的问题,推动苗绣作品变产品,转化为商品。
交流合作,对接外部资源
从年开始,凯里市先后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达成合作实施“嘉人女性幸福基金”苗绣村寨扶持项目、“指尖上的幸福”经济赋权项目等协议,推动凯里及周边地区苗绣发展。在项目带动下,大山深处的绣娘走出凯里,到贵阳、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参观学习、开拓眼界。通过与外地企业和厂商的接触交流,不仅提升了绣娘的刺绣技艺,还让她们学会造血,自己找订单、签订单、做订单,逐步拓展市场。
加大宣传,打造苗绣品牌
为拓展发展空间,提升苗绣市场影响力,凯里市积极与多方合作,打造苗绣品牌形象。与深圳艺立方公司合作,打造“凯里试点”,建设“走出去”合作平台。邀请许晴、赵薇等为苗绣代言,提升知名度。通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牵线,与知名化妆品牌签订苗绣大单。在巴黎组织中国苗绣公益展,在上海举办中国苗绣展等。苗绣进一步与现代都市接触、结缘,走向时尚和国际舞台。
NO.8
山东博山——创意导入现代业态,规划设计提升土地价值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以齐长城文化、万亩原生红叶为基地,通过项目主题再造为撬动引爆,以网红电视剧为品牌推广,通过鲁商·红叶柿岩景区的打造,推动区域涵盖的和尚房村、石坞村、岭西村、姚家裕村四个村庄发展。项目成功入选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二批优选项目名单,成为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的典范。
创意网红场景,丰富营销矩阵
设计国内首个漂流水滑梯(全长米五层回旋角度最大)成为网红IP,吸引大量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