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巴是水和土的混合,挟南风北俗先后入黔定居的屯堡人家,因在元末明初的一幕幕事关王朝兴衰、宗族存亡的大戏中,见过太多的人,经历过太多的事,同时也扮演过太多的角色,形成了他们儒释道并存,巫医侠共济的思维和情感方式,因而其以人为核心风土人情,能折射出他们下意识的生活习惯,多种文化成份融合的特征——天道循环、因果报应的自我安慰;随遇而安,求人不如靠自己的豁达坚韧;穷不丢书,富不丢猪,俯仰无愧,平安是福的生活理念……因而从屯堡人家抒发感情,张扬个性的各种“节庆”和礼多人不怪,心诚则灵的“佛会”中,可以透视出中国传统文化和底层结构社会之功能。
正月:
“正月十五闹元宵”不是屯堡人家所独有,但他们因有“年三十的火、正月十五的灯”之说,这天除照例要吃汤圆、玩龙灯、猜灯谜外,家家户户要张灯结彩地热闹一整夜。作为整个春节活动的压轴戏,过完“年小十五大”的元宵节,无论士农工商都要“收心”去各务正业了。于是有“烧了十五纸,大人修犁耙,娃娃扒狗屎”之类的说法。
二月:因俗传二月十九是观世音的诞辰,屯堡人家的妇女这天要去朝山拜佛,或聚在一起凑份子做“观音会”,祈求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保佑全家逢凶化吉,吉祥如意。
摄影:李立洪三月:在农历的“清明”节这天,屯堡人家合族要到入黔始祖的墓地去上“大众坟”,以示不忘根本之意。接下来除亲近的几家上“小支坟”外,还要邀上亲朋好友,到自家祖宗的墓前插长钱(坟飘),点燃香蜡纸烛,摆放办酒肉祭品,进行添土、包坟、祭奠、扫墓。因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在南天门用蟠桃招待各路神仙,妇女自然要做供奉观音、王母等女神的“蟠桃会”,至于佛事活动结束后,或是带个在用面粉捏的吉祥如意的蟠桃、多子多福的石榴,或是用绳子牵头小猪(拴块石头)回家,就得看各人的需要了。
摄影:余秋池四月:或许是受苗族、布依族过过“四月八”的影响,屯堡人家这天是“开秧门”。
五月:端午解粽,无病无痛”,五月初五的端阳节,要在门上插驱邪的香艾、菖蒲,吃粽粑、房前屋后撒驱蛇虫避瘟疫的雄*酒,下午全家去采中草药闲逛“游百病”。
六月:六月六是土地菩萨的诞辰,屯堡人家除做祭祀山神土地“六月会”外,因这这段期间经常是雷鸣电闪的狂风暴雨,还要做祭祀雷公电母,风伯雨师的“雷神会”,家里有马的人家在六月二十这天,还要做祭祀那个长有三只眼睛的马王菩萨的“马王会”。
摄影:余秋池七月:“七月半,*乱窜”,七月的前半个月,是祭祀祖宗先人的“*节”。屯堡人家挂出写有祖宗名讳的牌位,在供桌上摆用小碗发的谷芽、麦芽和各种豆芽给祖宗骑的马做饲料,奉请远在江淮河汉的祖先和入黔后的已故亲人回家来“过节”,此项活动要到十四的晚上,将装有大量钱物的“烧包”焚化,把用南瓜茄子抠成的“大船”,插上彩旗,点上灯烛,做成照亮前程,顺流而下的“放河灯”,送祖宗先人返回华东老家后才结束。
八月:过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白天上午吃糯食,下午“打牙祭”,晚上吃月饼、葵花、瓜子等与其他地方没多少区别。但屯堡人家的年轻人在这天晚上,则以“吃月亮菜”(偷别家的瓜果,越遭骂得最凶越吉利)和送南瓜到想生儿育女的人家为乐。
九月: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要吃新糯米打的糍粑,老年人聚在一起闲话家常。
摄影:吴忠贤十月:十月初一是屯堡人家民俗中“牛王菩萨”的诞辰,自然就有前人兴、后人跟的“牛王会”,这天除都不让牛下田耕作外,还要在草料里加拌糍粑,感谢牛一年的辛劳。
冬月:冬月虽没有祭祖娱神的“节气”,但农历“冬至”的这天要吃狗肉以饱口福。
腊八:腊月初八日这天要吃“腊八粥”,女童要穿长大后戴耳环“耳朵眼”,煮“腊八豆豉”,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要祭灶,各家要用饴糖,糍粑,送“灶王爷上天”……
作者简介
男,汉族,年出生,贵州安顺人,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贵州省屯堡文化研究会理事,地方文史专家。公开发表作品万字,先后出版个人作品集《风物履痕》《寒花有刺》《黔山飞鸿》《自说自话》等。
注明:文章节选自吴之俊《我说屯堡文化》,已获作者家属同意刊发。
文章来源:安顺屯堡文化汇
小安交新朋友啦,想深入了解安顺屯堡文化的小伙伴们,快来一起玩耍吧
安顺屯堡文化汇探源屯堡文化,带你寻访年前大明遗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