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下午,“纪念嵩岳寺塔创建周年暨《嵩岳寺塔》出版”座谈会在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举行。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文物局、登封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及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及多位文物建筑保护专家参加座谈会。
嵩岳寺塔,立于“天地之中”、太室之阳,由北魏宣武帝令逸士冯亮与河南尹甄琛、沙门统僧暹等人同视嵩高形胜之处,于永平四年()十二月至正光元年()间营造,至年已经建成年。嵩岳寺塔是嵩岳寺即北魏閒居佛寺的主体建筑,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优秀之砖塔,古今名仕多有美言赞叹。唐人李邕撰碑云:“十五层塔者,后魏之所立也。发地四铺而耸,陵空八相而圆。方丈十二,户牖数百。”明人傅梅赞曰:“梵刹俯临双阙,浮图高出九城”,清人冉觐祖和景日眕形容嵩刹为“貌若插孤梃耳”“浮图透岭际”,叶封也感叹其“形势绝胜”。
梁思成、刘敦桢两位先生更称它“外轮廓轻快秀丽。全体形范,十分雄健,而局部比例,亦能恰到好处,是最高艺术造诣的表现和最伟大的艺术品。在现在知道的范围以内,当推此塔为我国单层多檐式塔的鼻祖。”罗哲文先生认为“其建筑结构、艺术造型等各个方面,都堪称绝响和第一,且是古代唯一一座十二边形、十五层塔的孤例。”该塔耸立年,影响甚大,其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营制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我国古代经典建筑中的璀璨明星,在我国建筑发展史和中华文明进程中都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地位,享誉古今和海内外。嵩岳寺塔对自北魏以来我国和东亚邻国的塔类建筑具有深远的影响,如西安唐代小雁塔、陕西香积寺塔等均脱胎于此塔,又如日本奈良元兴寺极乐坊五重小塔、韩国安东市法兴寺址七重密檐砖塔等等,都能找到此塔的影子。
座谈会上,多位专家学者认为,嵩岳寺塔堪称“中华第一塔”,它在建筑、考古、艺术等领域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吸引众多学者慕名而来,仰视探究、抒发感想。探讨嵩岳寺塔的渊源及其演变过程,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
据了解,嵩岳寺塔于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为更好保护我国重要文化遗产,至年由国家文物局拨付转款,委派业内资深专家现场指导,在相关部门统筹安排下,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原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保护勘察、修缮工程。
为提高和增强文物建筑保护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总结文物建筑保护工程修缮经验,年,在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古建筑专家、中华炎*文化研究会顾问、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原会长、河南省文物局原局长、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原所长,我国著名文物建筑保护专家杨焕成的倡议下,河南省文物局批复《嵩岳寺塔》出版项目立项,年3月,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启动《嵩岳寺塔》编著工作,于年10月由杨振威、张高岭编写完成初稿,当月国家文物局原顾问、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圆明园学会顾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我国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先生为此书题名并序,至年9月编写历时近4年时间定稿付印,当年12月份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据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院长杨振威介绍,《嵩岳寺塔》是一本集勘察、修缮、考古发掘等技术报告和学术研究的专著,也是目前最系统、研究嵩岳寺塔的著作。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勘察篇、修缮篇、研究篇共14章70节,下册收录与嵩岳寺塔相关的诗词传说14篇、研究文章31篇,实测图纸张、新老照片张、拓片83张等,合计万字。书中勘察、修缮、图纸、照片、拓片等内容,是嵩岳寺塔20世纪和21世纪相关资料的纪实整理。这些珍贵资料,可使我们重新认识嵩岳寺塔,解决很久以来人们一直对嵩岳寺塔认识不全面的问题,意在说明嵩岳寺塔“是什么”。研究篇是本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涉及嵩岳寺塔的历史、营造渊源、格局布置、设计原理和建筑文化等,此部分共7章30节,占据此书一半内容;主要是在嵩岳寺塔“是什么”的基础上,用“事类相推,各有攸归;析理以辞,解体用图”的研究思路,以科学谨慎的态度和建筑学、考古学的方法剖解造塔之制度,对嵩岳寺塔断其年代、道其渊源、析之巧思、究之制度,来尝试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试图揭开尘封年的营造之能事,还原创塔之谜团。《嵩岳寺塔》正式出版发行,完成了几代文物工作者的心愿,也是对嵩岳寺塔创建年最好的礼赞。
来源:正观记者成燕文/图
编辑:*永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