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工网
原标题:20年前,没人相信梅跃辉会吃上“写字”这碗饭;20年后,他已是冉冉升起的书坛新星——(引题)
执着追梦想翰墨写人生(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邓崎凡
20年前,家人都不相信理科生梅跃辉有一天会吃上“写字”这碗饭;20年后,在中国国家画院创研新楼,梅跃辉有了一间自己的创作室,成为这里的专职书法艺术家,也成为国家画院的“新生代”力量。
如今的梅跃辉是冉冉升起的书坛新星,不仅吃上了“写字”饭,还以作品和学术理念令书坛瞩目。近日,在自己的创作室内,梅跃辉讲述起自己的追梦故事。
老先生的“小朋友”
年,梅跃辉出生在河南省登封市。和许多书法名家不同,他没有什么“家学渊源”,父亲是当地食品厂职工,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
梅跃辉最早接触书法是小学时的写字课。课后,老师会把同学们写得好的字用红笔圈起来,梅跃辉得的圈总是最多。老师的鼓励让他越来越喜欢写字。从此,他几乎天天练字。小学五年级那年的春节,父亲忽然对梅跃辉说:“今年不买春联了,你来写吧。”在父亲的鼓励下,他第一次写了自家的春联。春联张贴后,得到邻居和亲朋好友的赞许,这让梅跃辉练习得更加勤奋。
那时,登封市有一家文房四宝店,店主也写书法。梅跃辉学习之余,常去店里“切磋”。有一天,店主对他说:“你写字写得这么好,我推荐你去跟我爸学一下。”原来,店主是登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孙炎斌之子。
那年梅跃辉上高一。从年龄上来说,两人已是祖孙辈,后来却亦师亦友。孙炎斌老先生对这个爱写字的后生爱护有加,不仅悉心指导,还带着他参加各类活动。这让梅跃辉眼界大开。
孙炎斌善写魏碑,在他的指导下,梅跃辉由唐楷转习《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等北朝碑刻,这也使他的审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愈发喜爱沉雄博大、生拙古朴的风格,奠定了自己的碑学基础。
17岁那年,登封市组织了一次书法展,梅跃辉入展。这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同时入展的有一位年轻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梅跃辉心里的那颗种子破土而出:自己也要成为一名书法家。
理科生的“逆袭”
高中,梅跃辉学的是理科,课业压力大,家人们开始担心练字会耽误学习。梅跃辉却从未放弃。
“一张小课桌,桌面上摆满了复习资料,我就腾出一小块地方练字。”梅跃辉说,即使是高考复习阶段,自己也割舍不下书法。他练字是在上午课程结束后,同学去食堂吃饭的那段时间。他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报纸铺在一尺见方的桌面上,认认真真地写上半个小时后再去吃饭。
没有人能预料到他的前途。老师们也担心他这样痴迷书法会耽误高考。
机会出现在高三上半学期末,一位参加艺考培训的小学同学告诉梅跃辉:“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要组织入学考试,你要不去试试?”几番核实,校长在自己办公室的电脑上帮梅跃辉在北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