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记者刘少利实习生赵萌萌通讯员宋跃伟文/图
大雪时日,天气愈发寒冷。12月7日,记者在登封市颍阳镇陈沟村鞋帮加工车间看到,老板孙冬梅正在对工人进行鞋帮加工指导,其爱人则不断电话联系供应客商。这个鞋帮加工车间不但让孙冬梅一家走上了致富路,而且也成为了陈沟村村民的就业基地。
“孩子在上学,丈夫也在外上班,我一个人在家没事干,加工点离家近,在这干一天还能挣五六十块钱,挺不错的。”像脱贫户王枝红在鞋帮车间做工的贫困群众和留守妇女有30多人。
孙冬梅可谓是陈沟村的“能人”,前些年她和丈夫外出打工,并学会了鞋帮加工手艺。年,她和丈夫商量,决定回陈沟老家建个鞋帮加工车间。
“一台自动化缝纫机得需两万多元,当时没有钱买新机器,就买了两台旧机器,我和丈夫就开始干了起来。”提起创业初期的艰辛,孙冬梅流下了心酸泪水。“那时,车间条件很简陋,没有门窗,漏雨漏雪,冬天冷得很,人来学几天都走了,留不住人。“最难的时候是驻村工作队扶了一把。”孙冬梅说,是驻村工作队给她的车间安装了门窗,并对房屋进行了吊顶、粉墙,铺设了地板革,改善了生产环境。“现在条件好多了,做工也不再受冻,真是感谢驻村工作队呀!”面对舒适的生产环境,孙冬梅充满着对驻村工作队的感激之情。
“当地老百姓都叫陈沟为‘缠(音译)沟’,整个村是沟连沟,沟套沟,地势不平,交通不便。”陈沟村村委主任孙现文介绍,陈沟村是登封市最西南的一个行*村,坐落于马铃山上,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常年缺水,土地多为山坡地且地块小,村民的生产生活基础条件非常差。
年,登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驻陈沟村帮扶以来,驻村工作队把惠民生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对照惠民生项目清单,建立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发展产业,着力改善村民居住和生活环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硬化了通出村外的水泥路;修建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两眼深水井改变村民世代吃雨水的历史;通明的路灯照亮了小山村……一系列的帮扶,在改善和提高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坚定了村民奔小康的信念。年,陈沟村人均纯收入1.0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零增加到年11月底的8.2万元。
“贫困群众脱贫不是终点,让脱贫群众奔小康才是我们的目标。”驻村第一书记王顺伟说,今年3月,登封市供销社又派出了两名队员入驻陈沟村,与发改委一道共谋陈沟村发展大计。
陈沟村种有多亩柿子,现进入盛果期,但由于柿子销售困难,柿子大多烂在树上。年在驻村第一书记和老*员孙林的建议下,陈沟村加大了对柿子树的管理力度,并决定发展柿子醋加工产业。
“当年,我们就建起一个柿子加工作坊,加工柿子一万斤,解决了陈沟村柿子滞销问题。”孙现文说。
为使陈沟柿子醋加工产业实现标准化生产,拓宽柿子醋销售渠道实现市场化经营,陈沟村又成立了柿子醋加工合作社,并建设了陈沟村柿子醋加工作坊。
“平方米的加工车间已经建成,过滤器等设备也已购置到位,生产出的样品也已送检,待各项手续完善后,即可进行生产,仅此一项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余元。”王顺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