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刘邦就此踏上西征路途。
秦二世二年(前年),闰九月,刘邦带着他的近万人的队伍,自砀县出发,开始撰写他的西行漫记。
在现在很多人看来,项羽领导下的诸侯联*在巨鹿牵制了秦*两大主力,刘邦西征入关之路必定是一次轻松之旅。
其实不然。
自从章邯消灭陈胜,斩杀项梁后,秦*以收复彭城地区以外的所有中原地区,尤其是二世胡亥急调王离*团南下后,为防止再次出现周文率*攻至咸阳市郊的事件,秦*更是对大梁、荥阳、洛阳等拱卫关中的各*事重镇进行重兵布防。
我想,即便楚*的高层也没有对刘邦西征抱有太大希望,毕竟就这点人,也干不了什么大事。为此临出发时,楚怀王还向刘邦交代,西征途中尽可能地多收集一些陈胜、项梁战败后遗散在各地的散兵,能划拉多少是多少。
那隐含的意思是说,能走到哪算哪吧!
可对刘邦来说,当初他加入项梁队伍是想能活下来,但他可不想长期寄人篱下,他的目标可不是其它起义*报仇、复国那么简单,他想要的是整个天下。为此再大的风险,对于刘邦来讲也要闯一闯。
如果我们今天找到秦时地图很容易发现,从彭城一带西进关中主要有两条线路可选。
一条是函谷关线:沿彭城砀县(刘邦*驻地)出发转向西北白马或平阴过*河,沿*河北岸向西,从函谷关进入关中;
另一条是武关线:沿彭城砀县出发至阳城(今河南登封东),转而南下南阳盆地,入武关进入关东;
从这两条路线看,函谷关道直达华北平原,其路线几乎是笔直的,路线最短,也是东方六国人进入关中到咸阳比较熟悉的道路。而武关道位于函谷关之南,路线太远。
对于刘邦这帮人来说对于武关线路知之甚少,这帮人中差不多都有到关中服徭役的经历,他们基本都走过函谷关这条路线,况且之前周文部打进函谷关也是走的这条路线但。因此刘邦在出发前自然选择了函谷关这条线路。可惜刘邦不知道,他选择的西征路线正是秦*重兵布防的方向。
这注定了刘邦此次西进之路开始便是艰难的。
刘邦开始选择了函谷关道。
为此,刘邦出发时并未直接向西,而是向北计划在白马渡口过*河。
秦二世三年(前年)十月,刘邦率先攻破成武(今山东成武)秦*。
刘邦听说栗县(今河南夏邑县)有一支四千人的队伍,现在孤立无援,需要找个新老板,于是刘邦打起了这支部队的主意。
他亲自来到栗县,一看对方,大喜过望:“自家人。”原来是项梁手下柴武将*。
项梁战死后,柴武带着他所剩的四千人逃脱章邯的追击,躲避在栗县周边的山野中。
刘邦攻打昌邑(今山东省今乡县西)失败,但刘邦不是没有收获,他在这里遇到一个重要人物——彭越。
刘邦当时还不知道,得一个彭越比打下百个昌邑重要得多。
彭越,昌邑人,湖中打鱼为生,后来因逃避朝廷徭役,便拉起千人在湖泽中做起湖匪。
虽为湖匪,但彭越对手下纪律严明,只杀贪官污吏,从不伤害平民百姓。彭越为了对付官府的围剿,他还独创出一套中国最早的游击战法。因此,彭越还有“游击战”鼻祖之称谓。
在后来的楚汉战争中,彭越凭借游击战法让项羽叫苦不迭。
由于昌邑的秦*未被消灭,刘邦便留下彭越牵制秦*,防止秦*尾随追击。
(待续)